“趕緊吧,我來簽字。”常主任認命了,沒辦法,老黃這人挺不錯的,也算是他提拔起來的,現在他也就這點作用了。
想到這常主任心里有點悲哀,時間是手外科醫生最大的敵人,他年輕的時候瘋狂的汲取知識,天南地北的去學習提升技術,只要有時間每臺手術他都去。
厚著臉皮也要上臺摸幾下,老主任當時就是相中了他這點,退休前幫他鋪平了道路。
人稱“拼命三郎”的他終究還是敗給了時光,你技藝不是嫻熟嗎?我直接讓你手抖。年紀大了還不近視,那我就讓你花眼。
技術登峰造極,身體卻不行了,真是讓人意難平。
黃主任主刀,汪景勛一助,常主任也在旁邊站著,他的經驗不是前兩者能比的,一些復雜的病人離開他還真不太行。
“斷肢這個情況很不妙啊!”常主任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成活率估計不到一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華國斷指重接技術宇宙第一。
某醫院骨科研究所斷指(肢)再植成功手術曾做過統計,截至目前,該院已開展顯微外科手術近4萬例,其中斷指(肢)再植手術10537例。成活率為95.8%。斷指再植突破1萬例!
曾有一例斷成6段9節的上肢,在手外科3組9位醫生連續奮戰17小時后,再植手、指全部存活!
影響斷肢再植成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年齡、傷口的部位和損傷程度以及斷肢保存的方法。
年齡越小,再植成活率越高,而老年人的血管硬化、血液循環較差,新鮮的血管較細,容易導致血管堵塞,從而影響斷肢再植的成活率。老鄧今年52歲了,可不算年輕人,平時又抽煙,血管情況肯定不好。
如果傷口比較淺,沒有傷到骨頭,一般不會影響斷肢再植成活率。如果傷口比較深,傷到了骨頭,會影響血管和神經,導致成活率降低。老鄧這個屬于減分項,他的斷肢直接離體了,血管神經肯定會受到影響。
斷肢再植后需要將斷肢進行保存,一般需要放在低溫環境中,且需要保持環境干燥、清潔,以免導致細菌滋生,影響斷肢再植的成活率。老鄧這個情況更讓常主任直搖頭。
“唉,做的時候精細一點吧,能接上的全給他接上。”
“能不能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黃主任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了操作,本來他還是有些信心的,但做著做著他冷汗就下來了。
“血管太脆了,一碰就碎啊。”他求助似的看向常主任。
后者也是臉色大變,這明顯超出了老黃的能力了,要是他眼不花手不抖,面對這種情況可能還能回旋一二,但.
“李主任呢?”李建民是他們科室目前公認的水平最高的。
“出差了。”汪景勛的聲音有點絕望。
“要不我來?”常主任決定死馬當活馬醫,“我做的慢一點,看能不能搶救一下。”
三人沉默了一下,黃主任這個時候突然眼前一亮,“景勛,你還記不記得之前那個高風。”
“什么?”汪景勛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你有次不是去急診科,當時還錄了一個視頻,縫合的。”黃主任越說眼睛中的光越亮,“就是現在呼吸科的高風教授!”
“不行咱們給他聯系一下?”
“行不行啊?”汪景勛很是猶豫,顯微鏡下的縫合和肉眼下的縫合可是不一樣的,有些人一戴上放大鏡就暈的。
高風之前做過斷肢再植嗎?他來了之后是不是還要再適應?
汪景勛感覺黃主任的想法有點異想天開。
“死馬當活馬醫,只管請他過來,真不行就讓主任上,反正也不差這點時間。”黃主任很有決斷,“你趕緊聯系。”
高風這會兒都睡了,刺耳的電話聲把他和李欣瑤都吵醒了。
他對后者露出了一個歉意的表情,隨即拿著電話走出了臥室。
“你好,哪位?”
“斷肢再植?”
高風很快便從家屬院趕到了手術室。
“技驚四座:鄧天飛的手掌大概率是保不住了,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你。請用您卓越的技術,幫助他度過難關。完成任務可獲得技能點30點。”
斷肢再植這門手藝,難點全在血管和神經的吻合上,跟大開大合的骨科比它比較精細,手外科的醫生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藝外,更需要細心和耐心。
高風正好這三點都不缺,他只是少了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