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300.自然雜志的效率有這么高嗎?
“你看,ct上提示兩肺彌漫的小結節影,邊緣不清,主要分布于以兩肺下野為著,還伴有肺過度膨脹,支氣管擴張發生于中葉和舌葉,表現為雙軌征和囊樣改變。”
“不排除是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步正陽明顯有點疑惑,他以前是搞心內科的,雖說心肺不分家,但肯定沒有呼吸內科出身的大夫更專業。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以肺部呼吸性細支氣管為主要病變的特發性、彌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氣道疾病,可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和勞力性呼吸困難,并伴有氣流受限。
1969年首先由日本學者homma等提出,直到20世紀80年代早期才被國際同行所認識。
此病極易漏診、誤診,多被隱藏在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
至于為什么是日本學者最先發現,這是因為該病在東亞地區易發,日本最為常見,歐美散發。
“您的意思是既往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錯了?”步正陽問道。
“也不能說完全錯了。”高風斟酌道,“他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但這個明顯不是導致他出現喘息癥狀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李老爺子每次喘息發作的時候均是按照慢性支氣管炎來治療的,效果并不好。
往往很長時間才有緩解,并且稍微有個風吹草動他就又發病了。
這跟沒有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向有關。
一般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時候,很多醫生都會采用抗感染、解痙、平喘治療。像李大爺這樣的病人,激素的應用肯定也無法避免。
李大爺原本身體是比較瘦的,這幾年激素時不時應用下來,人明顯胖了一圈,這跟糖皮質激素能夠導致機體水鈉潴留有關。
但在老伴眼里,這是她精心照顧的結果。
“瞧我給你養的白白胖胖的!”
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方案跟慢性支氣管炎不同,該病的主要治療為口服小劑量、長程大環內酯類藥物。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僅可以治療呼吸道感染,還能起到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
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肺功能各項指標,促進影像學好轉,提高生存率。
“啥意思?合著我不是慢性支氣管炎啊?”李大爺一臉的迷茫。
“慢性支氣管炎也有,但最主要的,導致你出現喘息的是我們剛才跟伱說的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高風對他解釋道,“這個病需要您長期服用一段時間藥物。”
大部分患者在口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2~3個月就會有明顯的好轉,但是不可提前停藥,需要持續用藥6個月評估療效。
經2年治療病情穩定后即可停藥,停藥后復發者再用藥仍然有效,對于有廣泛的支氣管擴張、伴有呼吸衰竭病情進展的患者,如治療有效則療程不限于2年。
“在早期人們認為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預后不良的支氣管疾病,在以往未使用紅霉素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5年的生存率僅為42%。”
“若患者出現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后5年的生存率僅為8%,但是隨著大環內酯類藥物特別是紅霉素的廣泛使用,該疾病的治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高風對規培的學生講道。
這一批的規培生看起來都呆頭呆腦的,調教起來笨笨的。很不順手。
“據統計在使用紅霉素治療后5年的生存率上升到93.4%,年病死率也從10%下降到2%左右。”
“所以,在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明確后,我們應該要怎么做?”高風向著學生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