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倉的老家是陜北的,出門就是一望無際蒼涼的黃土地,往上三代都在地里面刨食,他上學期間見慣了大城市的繁華,內心是不打算再回去了。
“冒昧的問一句,你經濟條件是不是不太好啊?”李友良問道,“需要我提供幫助嗎?”
劉卓倉愣了一下,隨即搖了搖頭。
“我家之前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李友良說道,“你經歷的或許我也感同身受。”
劉卓倉沒吭聲,不過他心里有些不以為然,感同身受?
怎么會有人完全理解你的苦,然后因此懂得你的難呢?
不會有的,但凡能有一點惺惺相惜,讓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已是非常難得。
沒有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意味著要穿你的鞋,走你的路,吃你的苦,熬你的夜,讀你的書,受你的難吶,怎么可能會有?不可能的。
我們來自不同的天和地,我們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我們有不同的生活經歷,你渴望完全的感同身受完全是奢望。
“這是他的簡歷。”李友良將資料遞給高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里面有一個患病的老母親,妹妹今年讀高三。”
“還挺優秀的啊。”高風看了一下劉卓倉的簡歷,上面提到他研究生期間發表了3篇sci和1篇中文核心期刊。
“的確是挺不錯的。”李友良打開礦泉水喝了一口,“按道理能直博的,但名額太少,被一個更有能力的人頂下去了。”
“有能力的人這么多嗎”高風笑了一下,讀研期間發3篇sci可不容易,90%的學生都做不到。
“人家是家庭比較有能力。”李友良笑道,“有人。”
高風啞然失笑,的確,十年寒窗一般是干不過三代經商的。
“老趙,有一個叫劉卓倉的,我讓他去找你面試。”李友良在電話中說道。
“面試?”接到電話的趙興業愣了一下。
“對,在京城遇到的,我讓他去咱們公司應聘了。”李友良說道。
“哪個領域的大牛?”趙興業問道,“我給他安排到哪里呢?去實驗室嗎?”
“不是什么大牛,還沒畢業呢。”信號不是很好,電話中李友良的聲音顯得有些失真。
“那他有什么特別的優點嗎?”趙興業問道。
“讀研的時候發了好幾篇文章呢。”李友良說道,“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
啥?趙興業腦子有些轉不過來,發了幾篇文章他還能理解,經濟條件不好也算是優點嗎?這算哪門子優點?
“老板說不知道為什么,看著他就覺得有眼緣。”
實錘了,果然是有特別的優點。
“好的,我知道了。”趙興業立馬重視了起來。
劉卓倉拿著一張名片有些猶豫,這個叫李友良的同齡人過來找他說了一大堆話,然后臨走的時候建議他去z州一家名為風欣科技的公司面試。
z州劉卓倉也去過一次,那時候是跟著老師去開會,他對這個城市幾乎沒有什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