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不說話是什么意思?”
“嗯,做的不錯。”馬主任笑了點了點頭,大家都很高興,今天是開門紅。
“患者男,64歲,因確認肺ca”管床醫生趕緊匯報病例,“在當地醫院治療的時候出現呼吸困難,來我院后在ct引導下給予.”
“你是不是只會大萬能啊?”
一會兒要是主任問起來,你當場回答不上來,那丟人可就丟大了。
臨床上,醫生們對于站位問題早就習以為常。總而言之,大佬級別的醫生通常都站在患者上半身的右邊,這樣可以方便與患者溝通。
“至于這個樣子嗎?”李友良不解道,他們老板在省醫每周也大查房,沒見過底下人這么緊張過啊。
而且不只是依據自身的經驗,還包括新的醫學進展、一些醫療前沿的內容。
說起這個大查房,站位也是很講究的,外行可能不解,不就查個房,為何還要分站位?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提高工作效果。凡事有規矩,才能事半功倍。否則,遇到大查房時,主任、副主任、主治、住院、研究生扎堆,沒個“約定成俗”,那還不亂了套。
他只會為那些有存活希望,但由于這樣那樣問題離世的病人感到惋惜。
——
今天是大查房的日子。
“這個病人是什么情況?”馬主任指著一個帶著胸瓶的病人說道。
協和這邊水平的確很高,但水平越高的醫院死人就越多。
他以前上一線班的時候,有次夜里值班,一夜間送走了3個病人,推到重癥3個。
不過總有人要挨罵,這是肯定的。
“馬主任最喜歡在這天罵人了。”樊玉龍說道,“我不想成為那個幸運兒。”
張正業倒是沒有過多的傷感,他上班的時間久了,對死亡都有些麻木了。
“一個呼吸科的醫生,抗生素都玩不明白,羞不羞?”
很快一個姓周的住院醫師便受到了馬主任的重擊,一套閃電五連鞭直接把他干的話都不會說了。
這就好像上課時老師點名提問一樣,心里總有千萬個聲音,希望別叫到自己。
主要負責匯報的醫生則站在患者下半身的右邊,其他的醫生根據年資由內向外站。
“我要是你,下班了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當住院(醫師)的時候,要熟悉每個患者的情況,化驗結果都是要背出來的。
“主任,我錯了。”周大夫顫巍巍的說道,“其實這個方案是劉主任他們定”
“還敢找借口!”一旁的劉主任叫了起來,“這個小周跟著我是一點東西沒學到!真是豈有此理!”
“你這個樣子你對得起馬主任的諄諄教導嗎?”
“笨死了!”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