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了根本顧不上。”
他一度以為醫學研究生都是這樣,后來才知道就他們這樣。
“項目結束后我也被虐習慣了,再后來大家競爭的時候,大家都卷不過我。”
“所以,你現在很感激高風院士對嗎?”一個記者問道。
“是的。”
感激個毛線,院士心想,每次想起來都想捅他幾刀。
“我給大家提個方向,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肯定有跡可尋。”高風說道,“我建議從細胞膜蛋白質上著手。”
簡單的來說就是,細胞的細胞膜上掛著各種各樣的蛋白質“掛件”,它們靠“掛件”相互認識。
t細胞有個叫pd-1的“掛件”,有點像是讀卡器。
有些組織細胞表面,有個叫pd-l1的“掛件”,有點像是居住證。
組織細胞舉起自己的pd-l1,對著t細胞的pd-1,嘀嘀嘀,“自己人,發張好人卡。”
正常情況下,t細胞遇到腫瘤細胞,能夠識別它們,并直接弄死。
有些腫瘤細胞竟也長出了pd-l1“掛件”,遇到t細胞,立馬掏出居住證,被t細胞誤發了一張“好人卡”。
這就是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機制,在座的眾人也能想到,但難點在于發現腫瘤細胞長出了哪些“掛件”。
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多了去了,且功能多種多樣,除了起“敵我識別”的作用,還有其他的功能。
高風花費了100個技能點后已經知道了腫瘤細胞免疫逃脫的蛋白質片段,他在思考該通過什么手段讓大家也知道。
團隊里面的聰明人太多了,有些事情還不能做的太明顯。
想到這里高風就有點頭痛,是誰說的跟聰明人打交道省心來著?
“這么多蛋白片段,我們要找到什么時候去啊。”有人小聲的抱怨道。
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細胞本身就是一個很小的單位,現在又要把這個小單位上面的物質給分離出來,想想都知道不容易。
“用pcr法擴增一下。”高風說道,萬幸現在的pcr技術已經很成熟了,要不然工作量能再大10倍。
第一周工作匯報的時候,高風被震動了一下。
“目前我組已經發現了&3——7片段的片段能與t細胞發生嵌合”
“我們也發現一組!”
高風默默的劃掉了2組結果,同時內心陷入了猶豫。
大家看起來很吊的樣子,莫非不開掛也行?
但后續證明他想多了,第二周眾人毫無收獲,但按照預估,這樣的片段至少需要6-8組。
“我倒是發現了一組,已經驗證過了。”高風說道,“大家也不要灰心,按部就班的往前推進就行了。”
“華信你等一下。”他給了對方一個紙條。
“這是?”熊華信愣了一下。
“預想的幾個方向,你帶人往這幾個片段上下下功夫。”
“好的。”熊華信也沒有多想,現在都是廣撒網的階段,他做哪些都可以。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