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大自然最精巧的造物,莫過于人體,人體就像一臺規律運轉的精密儀器,在我們的身體里,每天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生理反應,其中,炎癥反應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
到這里很多人肯定認為炎癥反應是不好的表現,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其實,炎癥反應是人體正常生理防御機制的一種表現,就像發燒就是我們的身體與細菌病毒抗爭的結果。
但是正如物極必反,過度的炎癥反應則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較為沉重的負擔,這就是自身炎癥性疾病,像反復發燒、皮疹甚至潰爛、關節炎等——這都屬于自身炎癥性疾病的癥狀。
就如事物總是有兩面性,對于幸運的人來說,一些普通的自身炎癥性疾病可以得到明確的醫學解釋和有效的治療,但對于部分不幸的人來說,患上一些罕見的自身炎癥性疾病,堪比“不治之癥”。
樂樂目前的情況跟患上不治之癥沒有什么區別。
“我感覺應該是一種基因疾病。”高風思考后對樊主任說道,“可能是控制炎癥反應的基因程序出現了問題。”
樊主任很是尷尬,這些字他都能聽懂,但組合起來他就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畢竟是年紀大的醫生,臨床經驗很豐富,但對一些近年來興起的新技術還是有些觸摸不到。
“什么基因疾病,說的還挺玄乎的。”正在這時一個穿著白大衣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
“這是骨科的楊主任。”樊主任跟高風介紹道,“上次患者就是在他那住院的。”
樊主任又同楊主任介紹了一下高風,對方表現的有些漫不經心,高風能感覺到這個楊主任是一點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
人老成精的樊主任也感覺到了。
“高風是鮑院士的學生,最年輕的長江學者和國獎獲得者。”他補充道。
這話一出,原本漫不經心甚至態度有些敷衍的楊主任明顯愣了一下。
“你好,高教授。”他主動伸出了手。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兼任一些學術任職,還總把自己的名頭弄得長長的,果然是有好處的。
高風同楊主任握了一下手。
“我覺得患者就是一個難治性多灶性骨髓炎。”盡管楊主任對高風高看了一眼,但他的想法是不會變的。
“跟基因什么的沒什么關系。”
他說這話是有根據的,患者在這邊住院的時候還搞了一個多學科會診,相關的致病基因可都是檢查過的。盡管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但卻沒有什么回示什么有價值的結果。
從那以后,楊主任聽到基因什么的就很反感,他總覺得骨科疾病去查這些東西就是亂花錢。
“不如把有限的金錢花在后續的治療上。”
對于他的意見,高風是不贊同的。患者現在一直找不到病因,想好好治療也無從下手啊。
有些疾病不需要找病因,比如說一般的感染,我們不需要弄明白它的致病菌是什么,是真菌?細菌?病毒?或者其他什么微生物。
因為只要一般的抗生素一用上,感染就控制住了。
這種情況是不需要花費什么代價去查找病因的。
但樂樂的情況明顯不同,她的病因非常奇怪,而且飽受疾病的困擾。
孩子11歲了,身高跟個小豆丁一樣,身體還這么瘦弱,她的眼神里面都已經沒有光了。
如果不趕緊找到病因并做出有效的治療,高風覺得這個患者是沒有未來的。
她就像一片失去營養的樹葉,某天一陣風吹來,可能就凋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