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等啊,我跟老板匯報一下。”
稍后李友良又打了回來。
“老板感覺太麻煩,還是不要亂折騰了。”他說,“之前胡嘉然不是說想蓋住宿樓嗎?干脆弄這個吧。”
趙興業說公司的福利待遇已經很好了,他覺得不合適。
“老板正給人看病呢,我得伺候著。”李友良說道,“不行你找個時間過來一趟吧,電話里面也說不清楚。”
說完他就掛斷了電話。
這是一個女性病人,入院診斷是呼吸困難。
早上9點多,120救護車拉回來了一個年輕女病人。
看得出她呼吸稍急促,口唇輕度發紺,雖然有鼻導管吸著氧氣,但顯然不夠。陪同病人前來的是她的丈夫,也是30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子。
“30歲女性,在家咳嗽、咳痰2天了,今早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叫了我們120車,現場測量了血壓還是正常的,血氧飽和度僅有95%。考慮是重癥肺炎。”隨車醫生跟馬亮交代了一下病情。
這是四院的救護車,但患者要求來省醫,所以他們就直接給送過來了。
“辛苦了!”馬亮跟對方握了握手。
這邊幾個麻利的護士已經幫患者接上心電監護了,血壓也測出來了,98/6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26次/分,血氧飽和度95%。
這會兒已經換成面罩吸氧,面罩吸氧能提供更高的氧濃度,比鼻導管要好一些。
對于缺氧的病人來說,面罩是更合適的選擇,但不總是這樣,比如,很多慢阻肺的患者有co2潴留,你扣個面罩會導致co2更加難以排除,會加重co2潴留,引起肺性腦病。
患者丈夫,也就是那個30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子,他站在搶救室門口,一臉的害怕。
“快進來!”馬亮招呼道,“你妻子在家發燒沒?”
“有,在家量了體溫38.2°c。”他回復說,嘴唇還在輕微顫抖。
“別緊張。”馬亮安慰了一句。
隨即他靠近病人,示意對方不要緊張,用聽診器聽聽心肺,以了解最基本的情況。
病人口唇輕微發紺,神志還是很清楚的,但精神不大好,說通俗點,叫做有氣無力。她半坐在床上,額頭上有汗珠,輕輕喘著氣,吸氣的時候鎖骨、胸骨上窩更加凹陷,這是典型的三凹征,是缺氧努力吸氣的表現。
聽了一下心肺,馬亮沉吟了一會,他聽到了患者肺部有少許濕羅音,這可能意味著肺部有炎癥。
炎癥就會有液體滲出,支氣管、肺泡里面如果有液體,那么空氣進出氣道時會劃破這些水泡,產生的聲音很像你聽到金魚缸里面的水泡音,這就叫做濕羅音。
“先拍個胸片吧,再抽個血,估計是個肺炎,而且可能相對嚴重。”馬亮沉吟道,“大概率要使用抗生素,并且要收入院住院治療。”
“沒問題,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患者丈夫趕緊說,他還生怕馬亮不給住院呢。
又詢問了一下,馬亮得知病人之前身體還可以,并沒有什么基礎病。
“就這兩天才不舒服,以前也有過身體不舒服,但都不嚴重,也沒查出什么毛病。”病人丈夫說了句。
其實患者昨天晚上就有點不舒服了,呼吸不是很順暢,但不大嚴重,早上一起來就比較難受。
“我一開始就讓她來醫院的。”患者丈夫說起這個還有點心有余悸,“但老娘們不聽我的!結果后來直接看著要不行.”
他差點被嚇死,趕緊打了120急救電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