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l又叫肺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統外罕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惡性淋巴瘤中只占0.5%~1%,國內外文獻多為個案報道。
該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非常少見,大多數為繼發性,是從縱隔、肺門或其他部位的淋巴結病變直接浸潤蔓延或播散至肺實質所致。
因臨床癥狀及影像表現缺乏特異性,臨床誤診率高,病理學檢查是確診phl的主要依據。
“怎么會是phl呢?”感染科孫主任語調高了起來,“你到底懂不懂啊?!”
鮑院士的眉頭皺的更深了,他非常不喜歡孫主任的發言。
“這個病的組織學特征為多種反應性炎細胞背景中見到經典的r-s細胞,r-s細胞及不典型r-s細胞是hl的真正腫瘤細胞。
phl的病理類型主要包括結節硬化型和混合細胞型,其中結節硬化型是經典型最常見的類型,約占60%~70%。”
“而且!”孫主任加重了語氣,“本病罕見表現為結節或腫塊伴空洞、肺炎并肺實變,影像學表現為空洞或囊腔為主的發生率
“空洞的形成系腫瘤內部壞死所致,粟粒型肺淋巴瘤更為罕見!”
場面一時間很是安靜。
“這個老孫肚子里面還是有點東西的。”有人小聲說道。
“是啊,我剛查了一下,說的很全面。”
“不過應該是把鮑院士氣著了,你看老頭臉都綠了。”
鮑院士的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他極其不喜歡孫主任的發言,并對此人產生了負面的看法。
“這個高風是不是有點言過其實啊。”有個主任輕聲的對旁邊相熟的說道,“這么年輕,我怎么不相信臨床水平會很高呢。”
“不,不,高教授的確是有兩把刷子。”對方回答道,“之前我請他看過病人,有真本事。”
“是嘛?!”
高風突然挺欣賞這個孫主任的,肺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很低,但對方談起來這個有種信手拈來的感覺。
“孫主任之前研究過這個?”他虛心的問道。
“沒錯,之前我確診過一例這樣的患者。”孫主任語氣中透露著一絲絲的小得意。
那是7年前的事了,患者是一個55歲的中年女性,之前天南地北看過好多醫院,還到國外轉悠了一圈,最后在他這確診的。
人家還給送了一塊匾,上面寫著妙手回春四個大字,現在他還留著呢。
“可發病率低并不代表不需要排除。”高風出聲道,“根據現有的檢查結果來看,phl的概率還是挺大的。”
“呵呵,你之前接觸過這樣的患者嗎?”孫主任笑道,“我看你挺年輕的啊。”
“之前曾經為難治性的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制定過了治療方案。”高風回答道,“我當時也關注過霍奇金淋巴瘤。”
“這兩個疾病之間的區別大了去了。”孫主任說道,“你臨床經驗少,回頭還是要好好學習一下。”
鮑院士的臉色更難看了,原先只是發綠,現在是又黑又綠。
但孫主任明顯沒有意識到,他還在繼續用教訓的語氣跟高風說話。
“我還是有些把握的。”高風說道,“假如能把這塊給切下來,確診應該不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