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把腸道里面的排泄物給拉干凈,要不然鏡子一進去,粑粑糊到鏡頭可是什么也看不清。
第二天的胃腸鏡檢查進行的很順利,胃鏡結果:胃多發小糜爛灶,降段多發充血、水腫,病理:慢性粘膜炎癥。腸鏡結果顯示:回腸末端粘膜見散在多處點狀粘膜充血、糜爛。
難道真的是簡單的消化道的問題?消化科醫生有些疑惑。
繼續給予抑酸、護胃等治療,然而,治療無明顯效果。
眼看嘉康時不時疼的直冒冷汗,大家都有些著急了。
管床的消化內科醫生也很上心,患者畢竟是本院職工的家屬,一直給人家找不出病因也是挺尷尬的。
干脆就組織了一場多學科的會診,把大家集中起來集思廣益。
“會不會是卟啉病?”一個主任發言道,但這種可能很快便被排除,血卟啉指標不高,而且尿液曬了后也沒有變紅或深褐色。
有人懷疑是鉛中毒,但這個可能性也不大。因為患者是急性發病,查體牙齒也沒有明顯鉛線,雖然血鉛指標暫時沒有查,但是基本可以排除鉛中毒。
有主任懷疑是血栓性疾病,但這個可能性更小,孩子年齡小,既沒有家族史,也沒有心腦血管的疾病基礎。
“高主任!你說說唄。”消化內科的丁主任笑著說道,“病人可是你們科室的家屬。”
高風此時也沒有什么頭緒,剛開始他也以為就是個簡單的胃腸炎,但明顯胃腸炎無法解釋這么明顯的疼痛。
“有沒有腹型癲癇或者腹型紫癜發作的可能?”他斟酌道。
“目前倒是沒有這方面的證據。”主管醫生回答道,“要不我給他做一個24小時腦電圖看看?”
24小時腦電圖主要是為了排查腹型癲癇。
腹型癲癇是一種以發作性短暫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癲癇。
本病的腹痛呈周期性反復發作,持續幾分鐘至幾小時,發作與終止突然,疼痛多在臍周,也可涉及上腹部,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瀉。
發作期間無意識喪失,但常有某種程度的定向力障礙、精神模糊等改變。該病病因不明,多發生于兒童,成人罕見。
高風也是查資料后提出這種可能,他之前可是沒有見過這樣的病例。
至于腹型紫癜,是過敏性紫癜的一種。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與過敏反應相關的血管炎,其病理變化是毛細血管及小動脈血管壁的纖維樣壞死,血管周圍有漿液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
可由感染、藥物、食物等誘發。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男性罹患多于女性。病變主要發生于皮膚,但也可發生于胃腸、關節、腎臟、心、肺、肝、頭顱內的血管,引起器官損害及出血。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過敏性紫癜都可累及胃腸道,以胃腸道癥狀為典型癥狀時稱為腹型過敏性紫癜。
這個高風倒是見過,也是在讀研的時候。
不過那個病人的癥狀很是典型,全身皮膚都可以見到粟粒狀的皮疹和密集的紅點。
嘉康身上干干凈凈的,說實在的這種可能性很小。
不過高風現在在醫院里面的聲望不是一般的高,不管主管醫生和在座的主任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上大家都認同這種可能,并同意往這兩個方向深究。
當人的位置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周邊的人和事物造成影響。
有人放了一個屁,然后你說是香的。那立馬就會有一大幫子人跑上來贊同你,說這個屁就是香的。
對!沒錯!我剛也聞到了!還是桂花味的!
甚至會有人寫一篇文章,來分析一下這個事情,為什么別人的屁是臭的,但這個人的是香的呢?
那些聞起來感覺是臭的人多半也會不敢吭聲,甚至私下里懷疑自己的鼻子是不是出什么問題了。
多學科會診結束后,主管醫生馬不停蹄的帶患者去做腦電圖,他還準備把各項指標再復測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絲馬跡。
但到了晚上,事情卻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當天晚上,嘉康的四肢、臀部、背部出現了粟粒狀的皮疹和密集的紅點,并出現四肢游走性疼痛。
“這是過敏了吧?”護士長的老公很是擔憂,趕忙按鈴呼叫了護士。
值班醫生一看,結合患者腹痛的表現,眼前豁然開朗,趕緊電話告知了主管醫生和值二線的丁主任。
丁主任指示:馬上請皮膚科、血液科急會診,或許腹痛原因找到了。
很快皮膚科、血液科醫生綜合會診,考慮診斷:過敏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