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561.這不是很合理嗎?
“這個患者是4年前確診的,一直在口服靶向藥物,但效果不好,現在的情況很不樂觀。”
“她一直在等心肺移植,但合適的供體遲遲沒有消息。”
“不過近兩年國外有專家采用potts分流術來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患兒,據說效果還不錯。”
說到這高風停頓了一下,大家立即明白了的他的想法。
“高主任,你是想給患者做potts分流術?”柴主任問道。
“是的。”高風點了點頭,“雖然potts分流術在成人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應用的非常少,但我回去后仔細翻閱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覺得這個方式的可行性很高。”
“就是其中的術式需要做一下改變。”
“介入下做?”柴主任問道。
“是的,所以我直接把病人收到了咱們介入科。”高風說完點頭示意了一下,后面跟著的李友良趕緊走了上來。
“勞駕主任們去示教室吧,高主任做了一個ppt。”
沒錯,高風耗費了2天的時間整了一個ppt出來,由于potts分流術在省醫根本沒有開展,你肯定不能指望介入科的醫生們對它有多了解。
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大家都知道,常規的術式是在開胸下做,這個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的。”高風拿著話筒侃侃而談,“小孩子的血管很細,天生對咱們介入科不太友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成年人明顯沒有這方面的缺陷,這也是高風第一時間想到介入下行手術操作的原因。
“還有一個是開胸下做的話,需要體外循環的支持。”
“介入下可以避免這一項。”
此話一出,柴主任等人立馬睜大了眼睛。
眾所周知,很多心臟外科的手術都是需要體外循環的支持的,術中需要應用到停搏液,使心臟停止跳動,這樣才能往下繼續操作。
從這個方面來說,體外循環是一個極其偉大的發明,它讓很多不可能的操作變成了現實。
但體外循環肯定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對于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患者,由于肺動脈的壓力過高,心臟停搏后的出現并發癥的風險遠遠超出常人。
如果在介入下操作,避免使用體外循環,那這些風險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的。
“一句話來說,就是經導管介入治療的方法,在她的降主動脈側和左肺動脈之間植入覆膜支架,建立起體-肺動脈之間的分流。”
那么問題了,具體該怎么操作呢?柴主任等人是一頭霧水。
“首先我們要完成從降主動脈到肺動脈的穿刺”
“高主任,我有疑問。”邵主任出聲道,“是要借助x光輔助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進行血管穿刺定位嗎?”
沒等高風回答,她就接著說了起來,“這個難度恐怕太高啊。”
他們之前也做過這樣的操作,有時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失敗時很容易導致術中大出血。
患者的肺動脈壓力這么高,要是出血的話,那樂子可就大了。
估計想止血都做不到。
大概率的后果就是吃席。
高風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對于別人這非常棘手,但對于他,呵呵,不好意思,我能開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