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主任,你能聽懂嗎?”一旁的一個主任小聲的問道,“高教授講的操作我平時都沒做過。”
“他這.”邵主任眉頭緊鎖,她都不知道該怎么說,“先聽吧,一會兒等結束了再問。”
“您的言傳身教對柴德惠造成了不小的啟迪,您獲得了2點技能點。”系統提示道。
高風愣了一下,下面可坐著10多個人呢,怎么就柴主任一個人受到了啟迪?
其他人的腦子是出了什么問題嗎?
或者說,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高主任,我不是很理解。”一個垃圾,不,是邵主任站了起來,“常規來講,我們置入覆膜支架的時候不是應該.”
她問出了大多數人的疑問,你這講的跟書上的可不太一樣啊!
書上說的一定正確嗎?
當然不是了,放在醫學上更是如此。
對于有些疾病,醫學生書籍書寫的治療方法至少要落后最新的指南5-10年。
甚至更長。
原因很簡單,編寫教材的學者也不知道哪一項治療方式會取得突破,書都印好了,難不成再改啊,也不現實。
反正醫學生步入醫院后還會再接收到更新的知識。
再說了,伱還真按教材上寫的給人看病啊?
“邵主任這個問題提問的非常好。”高風說道,“以前的確是這樣,但現在有了更好的方法,置入支架的時候,我們可以”
“這樣能極大的提高的成功率,同時減少對血管的”
“抱歉,高教授,我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一個主任站起來說道,“是最新的指南嗎?”
“指南倒還沒有改變。”高風回道,“不過自然上面的一篇文章描述了這種手術方式,后續應該會添加到指南中。”
“哪一期?”柴主任問道,“我待會看一下。”
“應該是下一期或者下下一期。”
“啥?!”柴主任整個人直接傻了,“高教授,你我不太理解.”
“我投了文章,編輯也告訴我過稿了。”高風解釋道,“但他并沒有告訴我會發到哪一期。”
按照以往的經驗,不是下一期那就是下下一期。
“這不是很合理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場面一時間變得十分安靜,在一旁扣手機李友良都忍不住抬起了頭,啥情況,剛不是討論的挺熱烈的嗎?
怎么突然都不說話了?
“高主任,你真是”柴主任憋了半天,最終說了四個字:異于常人。
又過了20分鐘,眼見沒人再提出問題,高風揮手示意散會。
“柴主任,你怎么看?”一回到辦公室邵主任就走了過來。
“我能怎么能看,我坐著看。”柴主任喝了杯菊花茶,剛說的話太多了,整的他口干舌燥的。
“我怎么覺得不怎么靠譜呢。”邵主任小聲道,“好像這個手術完全就是他臆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