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邊緣短細毛刺征、血管征、支氣管截斷征、分葉征、膨脹性均明顯,部分層面也顯示出收縮力;
最后這個病灶內部密度不均,部分層面顯得雜亂。
最關鍵是毛刺符合肺癌的毛刺,短而細且銳利!
惡性的概率非常大。
但影像學是無法確診的,這不是診斷的金標準。
什么事情都有巧合性,一些不典型的炎癥或者其他疾病也有可能形成這樣的病灶。
炎性水腫也能出現這樣密度的磨玻璃。.
“惡性概率很大,可以穿刺,但最好直接手術切除。”高風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年男子皺起了眉頭,這話他聽了好多次了,沒有什么新意。
“那你想聽什么樣的話?”高風很是無語,“難道要我告訴你沒有事,回家安心呆著就行了?”
“我這樣說你信嗎?”
自然是不信的,要不然患者也不至于到處找專家看片子。
他就是在做沒必要的糾結。
其實即便是良性的病灶,長成這樣切掉也不可惜。損失這一葉肺組織對肺功能是有影響,但影響并不算大。
有些人年紀輕輕進因為肺結核或者其他疾病導致一側肺損毀了,不照樣活到7-80歲。
“你給我說說這惡性的概率有多大?”患者說道。
“80%吧。”高風猶豫了一下說道,盡管這個病灶具有很典型的惡性結節特征,但有幾個層面又比較符合炎性的改變。
“那這個概率也不是很高啊。”中年男子說道。
“這還不高啊?”一旁的步正陽無語道。
“別的醫生都說惡性的概率99%.”中年男子道。
“99%和80%沒有什么區別。”高風耐心的跟他解釋道,“最好是直接切掉,也免得你再糾結了。”
“我能不能先做一個穿刺?”
“穿刺可以做,但穿刺肯定只有兩個結果。”高風對他道,“一、結果惡性的,這個時候沒什么說的了,手術。”
“二、結果是良性的,但穿刺陽性率只有90-95%,萬一是沒穿到病灶怎么辦?”
聽他這么一說,患者更糾結了。
高風都替他著急,一個大男人,太過于婆婆媽媽了。
誠然,患病后心理會和平時有一個較大的改變,特別是這種有惡性傾向的肺部結節。
但都已經三個月了,還這么優柔寡斷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最終還是要患者本人或者家屬做決定。
患者一臉糾結的離開了全科醫學科病區,高風以為這個事就這么過去了,沒想到還有后續。
5天后李友良又跟他提起了這個病人。
“那個傻病人,你還有印象沒?婆婆媽媽的那個。”
“肺結節那個嗎?”
“就是他。”李友良說道,“上午幾個家屬跑到胸外科去鬧事了,還打電話找了記者。”
幾天前患者糾結后最終又跑到了胸外科,胸外科的周主任看了下片子也讓他做手術。
“做吧,鐵定是惡性的。”
周主任這話說的有點武斷,事實上平時他不這樣的,主要還是因為這個病人是劉副院長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