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科的病人少,門診辦在高風坐門診的時候會將他的信息額外維護到呼吸內科那一欄上,這是經過沈主任同意過的。
許嘉康還在發燒,在導診臺測了體溫:39c。
高風對他進行了仔細的心肺聽診,發現右肺的呼吸音低,心率124次/分,律齊。
“皮膚看著有點黃,鞏膜也有點黃染。”他示意患者坐起來,“估計是合并了肝功能損傷。”
“去檢查一下吧。”
高風讓李友良給患者開具了胸部ct,心電圖,血常規+crp+肝功、腎功。
患者應該是淋雨后發生了肺炎,然后又出現了肝損傷。
像這種年輕的男性,肝損傷的絕大部分原因都是藥物導致的。
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是什么?
有人可能覺得是胃,或者腸道。
但答案是肝臟,肝臟可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在身體里面充分扮演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等。肝臟也制造大部分的膽汁。
很多的藥物代謝都需要經過肝臟,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通過不同的途徑破壞肝細胞,進而導致肝臟損傷。
那吃藥就會導致肝損傷嗎?
當然不會了。
只有當藥物或其代謝產物的量太多,肝臟的清除能力無法全部清除時,毒性物質才會在肝內聚集,對肝臟造成損傷。
造成藥物性肝損傷的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抗感染藥、抗腫瘤藥、中樞神經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中藥及營養保健品等。
這也是為什么感冒藥、退熱藥物不能同時吃好幾樣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都標榜中藥安全,無副作用,其實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只要是藥物,就沒有絕對安全的,畢竟現在連食物都那么多科技和狠活。
高風之前讀研的時候,可見過不少因為喝中藥調理導致肝損傷的患者。
下一個患者是一個45歲的中年男性,手里拿著外院做的胸部ct。
“大夫,您給看看這嚴重嗎?”患者說道,“那邊的醫生讓我住院呢,但我也沒什么不舒服啊。”
高風接過ct仔細看了一下,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左肺下葉的腫塊,直徑在1.5cm左右,腫塊有分葉、毛刺,臨近的胸膜有牽拉,很典型的惡性表現。
“的確是需要住院。”
“問題嚴重嗎?”患者問道。
“現在還不好說。”高風委婉道,“要先明確下性質。”
“我看報告上寫的肺惡性腫瘤可能性大。”患者說道,“這什么意思?”
“您什么學歷?”敲鍵盤的李友良問了一嘴。
“本科。”
高風皺了下眉頭,要是不識字也就罷了,本科學歷的人問出這樣的問題實在不應該。
不都寫了肺惡性腫瘤可能嗎。
或許是內心不愿意接受吧,他心想。
“肺癌的概率很大,需要住院明確一下。”他對患者說道,“或者全身評估一下,看能不能直接手術切除。”
“有沒有可能是搞錯了呢?”患者問道,“要不要先消消炎看看?”
“這個可能性很小,我們也可以先做一個增強ct看一下,對于良惡性的判斷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