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層平臺向下望的時候,覺得這下面并沒有多大,可此時當我身處這里時,找了一種“望山跑死馬”的感覺。
在那古老宮殿的跟前是一小片石林,數十座大大小小的石塔矗立在哪里。
這些石塔的造型很是古怪,全身上下都是乳白色,是那種上窄下寬的造型,整體看起來就好像是古埃及留下的金字塔,可又不完全相似,這石塔要比金字塔更瘦更高一些,倒是很像藏區附近道邊上虔誠的信眾堆積的瑪尼堆。
這些石塔排列的很不規則,我身處其中似乎感覺不到任何的規律可言,感覺這東西就是隨隨便便被人堆砌在宮殿門外一般。
我沒有理會這些石塔,而是側身繞過它們,雖然偶爾能從一些石塔身上看到稀奇古怪的圖案,可我也并沒有往心里去。
但說實話,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一點點的疏忽竟然讓我差一點丟了性命。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我一路小跑繞過了那些白色的石塔,追隨著那束燈光來到了古老宮殿的跟前。
這宮殿雖然比不了拉薩1300年歷史的布達拉宮,但也小不到哪兒去,白墻紅瓦,金絲吊梁,深埋于地下這么久,竟然沒有一絲一毫腐蝕破敗的痕跡。
門前左右兩邊分別各站了四個造型詭異的人像,只見它們似神又非神,似人又非人,似佛又不是佛,似怪又不是怪。
八個人身高足有三米有余,全身上下鍍滿了金箔,在我腦袋頂上礦燈的照耀下,閃著金燦燦的光。
此外,這八個家伙造型各異,一個個青面獠牙,手持著武器,身穿著鎧甲,矗立在宮殿門外的兩側,垂首而立,俯瞰著膽敢接近宮殿的人。
我看了這八個家伙一眼,心中不由得想起了佛教中經常提起的“八部眾”,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天龍八部”。
我看著眼前這八尊金像唑了一下牙花子,然后自言自語的說道“這到底是什么地方要整這八尊金像看門而且這么多年過去了,這里怎么還是這么新看起來就好像是新建成沒多久的樣子”
我一邊說一邊朝宮殿正門走去。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提一句藏區的建筑風格,相比于其他地區的奢華建筑,西藏地區由于氣候和地勢原因,這里的宮殿大多是木石結構的碉樓造型,與此同時,還兼顧了軍事上的女墻、箭垛、響鈴和戰壕設計。
這種建筑風格大多是受了松贊干布的影響,公元629年松贊干布繼位以來,對西藏地區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政治與軍事威脅。
為了能夠更好的抵御強敵,松贊干布設計宮殿時,將門弱小化,相反,他加大了宮殿圍墻的高度與厚度。
不僅如此,松贊干布還極為喜好“城中城、殿中殿”的設計,換言之,就是在地上修建一座宮殿之后,在地上修建一座一模一樣的城池。
這一點雖然至今未得到官方的證實,還屬于野史的范疇。
但是,從17世紀da賴五世復建被毀的布達拉宮時,發現的兩條300米長地下暗道可以看出,最初在修建布達拉宮時,松贊干布就已經開始
為“城中城、殿中殿”做準備了。
而此時我所在的這座宮殿,會不會就是當年那一座輝煌一時的城池,又或者哪一個風光無限、權傾朝野之人宮殿的地下復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