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上,黑娃也在空間里看到過媳婦的留言,對于翠花的東流入海之行很是無奈。
現在南邊都是亂糟糟,接下來還要大搞基建,小股的流民起義,還有兩王的殘余,算了還是讓她們按照原計劃進京吧,雖然這路繞得有點遠。
繞路的翠花一行,現在在南州被耽擱了。
這個南州屬于大黃江的中下游轉折點,大黃江上游多處決堤后,這個中下游得到了很好的緩解,且以往這處是魯王的屬地,魯王有錢,河堤也是年年修筑,從進入南州,就有許多船只往來。
棺材船還引來很多人圍觀,得知從上游而來,很是稀罕了一番。
好不容易到了一個沒有受到天災影響的城市,翠花打算帶娃游歷一下南州。一路行來,趙雷霆和兩頭一個教對方說官話,兩人教他說蜀地方言。小孩子天生學語言比大人快速,這才多久,連囡囡都會說“要得”了。
在臨街巷子里租了一個小院兒,翠花帶著大家住了下來。每到一個新地方,翠花的老三樣就是,逛,吃,買還給幾個男孩送去了一個私塾做了旁聽生,這個私塾都用的是官話教學,讓他們再系統的學習學習。
女孩子比較幸福,帶著大妹,小草和囡囡,每天都出去吃吃吃。
翠花發現這個南州的酸菜很有特色,只用當季的蔬菜,不用一粒食鹽,不需要腌制。
只需洗凈,開水焯燙,連同熱水一并倒入相對密閉的壇子里,用石頭壓實,不放任何配料,稍等幾天,青菜便變成了酸菜做出來的酸菜成色上乘,酸湯黏稠,酸爽醇厚,口感也更加獨特。
用半錢銀子和當地做酸菜做得最好的一個媳婦子學了幾天即成。
還有一種燒雞,整雞一抖骨肉分離,經過35小時文火慢煨,從而肉爛脫骨,嚼骨而有余香,肉質勁道有嚼勁,那叫一個香
每只雞就兩斤左右重,幾個半大小子,一人一次可以干掉一只,毫不夸張。
那必須學呀,燒雞的制作分為三個步驟
1、造型處理好的雞兩斤三斤的,公母稚雞,半歲為佳,腹部向上放置,用刀將肋骨和雞椎骨中間弄斷,,然后用小木棒撐起肚腹,再在下腹脯外開一小口,將兩腿交叉插入腹內,兩翅交叉插人口腔內,將雞脖變曲,雞頭俯于一側翅下,形成元寶體。
晾干表面水分后,取出小木棒。
2、烹炸將晾好的雞身用適當比例的蜂蜜水均勻地涂抹一遍,使雞皮潤澤,然后放入燒至沸騰的麻油中烹炸,炸出紅黃色后撈出。
3、鹵制用陳年老湯和藥材,用文火燜至雞熟,時間約需35小時。
為了學這個老湯和藥材配比,花了整整10顆彩珠,沒有想到這個古人對于家傳秘制這么看重,看來這個南州的老字號燒雞賺錢不少。
燒雞老字號掌柜我們真的不打算教外人,咱不差錢啊,幾代人的傳承可是,你這也太不講武德了,這么多拇指大的彩珠,我們當家夫人,眼睛珠子看得都不能轉了,居然走婦人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