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生最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他在了解他的兩個學生的過程中,有幸見到了他們所謂的日記本。
這是據說他們娘提出的要求讀書認字要落到實處,既然我們逃荒經歷了這么多的事和見了這么多的人,還走了這么遠的路,總要記錄下來吧等以后去了京城,還可以整理出來,出個游記呢
兩頭對娘親的說法沒有意見,反正,不會的字先空著,等會寫了再填上就是。
有趣的是,他們的日記本,格式一致,基本以,時間,地理,人文,風俗,物價,教育,酒樓特色等組成。大頭的日記比較偏向于經濟,二頭的日記在人和食物上描述最多。
同樣的一天,同樣的經歷,角度側重點不同,看起來都很是有童趣,而,民生物價的,他們還會做統計表格,每處的糧價差異,一目了然。
范先生以前在書院主要教的是秀才,還有些舉子,皆為科舉應試而來,所說策論也會考驗學子門對時勢問題的見解,但是大多還是以方法論為主,而這么聚焦在各地人口,糧價這等細節的,還是這么小孩子的,他還真是第一次遇到。
他的學生最小也是十六七,兩頭這般年紀,這般接地氣,他真要好好想想怎么教,這么好的苗子,不能白瞎了啊。
最后,人家還給蜀王去信,附帶上了兩頭的日記本,對兩個學生高度贊揚,從小閱歷豐富,比同齡在學堂讀書的孩子接地氣,未來可期。
而且,他發現人家孩子還有最大一個優點臉皮太厚了不管多丟臉的問題,就沒他們不好意思問的。干了蠢事,人家也不會害羞啥的,人家說“我們還是孩子呢,不會就不會,有啥子不好意思的”
聽聽,多好的苗子現在他在學識教導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在給他們樹立正確的認知,培養他們的積極進取心。可不能讓他們娘給拖后腿了
蜀王收到嘮叨了一堆廢話的信件,還看到了兩個孩子的日記本。從一開始,斗大的字跡,到后來的勉強工整和均勻,內容充滿童趣。覺得獨樂不過癮,還帶著王妃與世子共賞。
世子端端正正的坐著,看著日記,眉毛揚起數次,仔細看的話,嘴角上揚的弧度也很明顯。
蜀王妃夸人就很直接“人家翠花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婦,能把孩子教的這么好,可見是個有真本事的”
蜀王世子這一家人都是人才,敲重點,要搞好關系呀
不久后,范先生就接到族里“侄孫”的來信,聽聞堂伯收了兩位很優秀的學生,想要和他們交盆友,筆友要不要交一下呀
看著這“侄孫”的稱呼,范先生都忍不住抽了自己一個嘴巴,讓你得瑟
于是,兩頭莫名多了一個先生族親侄孫的筆友。這位筆友對他們的游記很有興趣,一個勁的懇求他們多寫一些給他這個可憐巴巴,沒有出過成都府的小伙伴看看,長長見識。
那還有什么不好說的,先生的親戚,還那么喜歡我們必須分享啊恨不得把一日三餐吃的什么菜都寫一遍。
于是,很快,蜀王世子就知道了寧江府有一個很知名的特色小吃童子尿燉蛋二頭很詳細的給他介紹了,怎樣取尿,燉多長時間,雞蛋的口感也做了描述,還和普通雞蛋做了下對比。
看得世子咂咂嘴,這誰要敢讓他吃這個蛋,他指定讓他回去吃屎太惡心了這地的特產怎么這樣的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