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掛面干透后,翠花給自己親朋好友送了不少,尤其是她娘家老娘,張氏覺得掛面太省事了,放些白菜肉絲啥的,湯湯水水一鍋熟,方便又好吃。
聽說翠花打算在鎮上租個鋪子賣掛面,她覺得這生意有得做,誰會不喜歡這么方便的面條呢店鋪就租在胡家皮貨店的隔壁,胡老爹還能幫襯看顧。
裝面條的包裝,都用的是竹筒,竹子這個玩意生長很快,周圍的村里家家都不老少,賣給袁家又能賺上一筆。
之前用來給自家編籮筐,簸箕用的竹子,都跟著漲價了,而且還不用自己加工,在家里就能賣掉,人家袁府自己來砍,自己搬運
老袁頭帶著徒弟幫著翠花做活兒,打磨光滑的竹筒里,被塞滿干面條,用油紙封上兩端,可以保存一年,運輸起來也很方便,塞得滿滿當當很緊實,輕易不會折斷。
京郊最大的花果鎮上,一個商鋪前支起來兩口大鍋,一鍋是高湯,一鍋是開水。
一個打扮得很精神的小伙子,站在門口吆喝“父老鄉親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嘞,我家東家免費請大伙吃面條子咯”
“這位嬸子,要不要來一碗,免費的嘞,大白面做的面條喲,爽滑勁道,不要錢”
一聽不要錢,鋪子前馬上圍攏了一堆人,還有伙計出來給大伙組織秩序,排隊。
一人一小碗,大骨頭清湯面,吃的就是個原味。
“再來一碗啊,剛才吃得太快了,都沒嘗出個啥味”幾口下肚后,第一個排隊的大嬸端著空碗又去排隊了,湯得喝得精光。
“這面條子不錯啊,爽滑勁道,我也要再來一碗”白吃的東西最香。
這一上午的工夫,煮了兩百多斤掛面,骨頭湯都加了幾輪,第一天,沒有掛面賣。
足足請大伙吃了三天的免費湯面,這家掛面鋪才開始上貨,不到一上午就被搶光了。
100文一竹筒的掛面,面條有一斤重,竹筒不大,但是長度夠,這價錢真心不算便宜,都可以買幾斤肉了,可大伙不就圖個新鮮嘛,味道還挺好的。
二頭這個耳報神,有點好吃的就會給他的好友炫耀,還問太子“方便不方便送您些掛面呀我給您說喲,可好吃了,但是我娘說,不能輕易給您送吃的,怕不安全”
貼心的朋友,讓皇后娘娘派來了自己的心腹嬤嬤,拉了一馬車的掛面回宮。
持續了十天,掛面的熱潮才減弱了幾分,很多人家買來吃了好后,還給自己親朋好友送禮。細密的竹筐,一筐可以裝50只竹筒,大戶人家都以筐為單位購買。
最出風頭的還是秋闈前,秋闈的舉子們發現了這個便捷的食物,自家奴仆買了回來,大男子們自己試驗了一下,這,這做飯不難啊
在考場里面拿開水一煮,放點咸肉和菜葉子,比啃干饅頭大餅可好吃太多了,買
借著秋闈,這種方便攜帶,保存時間又長的掛面馬上被大范圍推廣開來了,文人們還用了很多詩詞給掛面送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