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朝廷出海的這波熱度,百姓們對府衙的消息打探積極之時,人工孵化雞鴨和地龍養殖法、地龍養殖雞鴨法,被朝廷典牧署的官員們在全國推廣開來了。
各府各縣的告示里寫得明明白白朝廷出錢,先給各府各縣建孵小雞鴨的火炕,還有教授大伙兒搭建地龍養殖池,歡迎百姓們前來學技。
沒有水泥鋪地的,挖的泥坑底下多用大錘子捶捶,等它夯得結結實實的,地龍也跑不出去。牛糞不多,樹林底下的腐土還能找不來
讓大伙兒先把地龍池修起來,等地龍養活后,今年凡是不逃荒做流民的百姓,就可憑借戶籍,一人免費領一只小雞或小鴨,順帶的還可以領到夠小雞小鴨十日吃的米糠。
大梨村的村民們,比起很多莊戶的日子都過得強,因為在京城附近,也算得上領到這個福利的第一撥人。他們得的消息快,加上去圍觀過胡老爹的地龍池,一家只用日就能刨一個大坑出來。
而且他們所在縣,建的孵化坊,就放在大梨村,主管張氏,皇帝親敕的七品孺人。張氏帶著三兒媳婦錢阿蘭,把孵化的活兒張羅得明明白白,孵化率吊打所有人。
這日,大梨村村長正組織本村村民排隊,他的聲音洪亮,底氣十足
“我說,大伙兒不要一窩蜂的推攘,這小雞小鴨崽又跑不掉,拿好你們的戶籍和籮筐,皇恩浩蕩,人人有份。”
“村長啊,當真還給咱米糠啊”小老百姓,只要是免費的,半分的好處都不想放過,況且這可是米糠呢。
“當然給啊,不過,只夠吃雞鴨崽吃個十日左右的,你們可別拿回去自個兒煮著吃了啊雞鴨太小,還吃不了地龍,得養幾日才行”
村長的擔憂不是沒道理的,全村這么大,總有些好吃懶做的,他都怕這些不要臉的,小雞仔都給吃咯。
他那會檢查村民們修的地龍池的時候,有好幾家搞得很是敷衍,他都把這些懶家伙給大罵了一頓,真不知好歹。
“放心吧,放心吧,村長咱們村兒真還沒到那地步,肯定會把雞鴨崽養好的,這養大后吃蛋它不香嗎”
再三確定有這等白給的好事,村民們這才踏實下來了。之前好多嫌棄兒媳生一堆丫頭片子的婆婆,這會也不嫌棄了,人口多的人家,能領到十來只雞鴨。
能不費自家糧食,這養地龍也好,煮熟地龍也罷,不過就是費點工夫罷了。
而且這活兒,丫頭片子做起來可比小子強多了。要是真能用地龍順順當當的養活這些家禽,她們都樂意自己搭炕再多孵化一些出來。張孺人都愿意手把手教他們孵小雞崽了,她們還能放過這等好事
除了免費送雞鴨崽,聽說朝廷不久后還會發放救濟糧,百姓們心安了不少,感覺日子似乎沒有那么絕望,風風火火搞起了養殖來。
大梨村這里不過是一個縮影,全大夏還有千千萬這樣的村莊,無一不被照顧到。百姓們感念朝廷的同時,也各種傳頌發明此法的張孺人,恨不得給她在家立長生牌。
他們除了費工夫,半點銀錢都不花,尤其聽說,這地龍吃了糞土后,再排泄出來的糞便,可是優質的肥料。雞鴨的糞便收集起來肥力也很好,要是明年蝗蟲不折騰,這莊稼肯定能多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