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被凍死的蝗蟲卵,北方效果甚佳,南方,這一年以來,家家戶戶最少的都養了二十多只雞鴨,早早就給放到了田地里。
人工孵化和地龍養殖,讓百姓嘗到了甜頭,雖然蛋一多起來就賣不上價,但是每日家里人,都能吃上兩個蛋,這擱以前不敢想啊。
一個月還能殺上一只沒用的公雞解解饞,衙門時不時還給發一些草藥,讓給雞鴨熬了灌下去。
雞瘟預防,衙門每月都要派人下鄉宣傳,雞屎鴨屎得天天打掃,這些用來肥田,莊稼長得那叫一個好。
他們能對這季秋收抱期望了,家里有糧,心里不慌
廉租房附近的鹽堿高粱地,今年的長勢很好,涂司農推廣完完雙季稻后,對這片高粱地來了興趣。
原來,所謂的不毛之地,也不是一無是處的,這高粱長得很壯實啊,北方的不毛之地還不少呢,琢磨琢磨,可用
夏洪棣聽了涂司農的匯報,手指敲著桌面
“這片地,忠勤伯有做了詳細的記錄,愛卿,你今后,重點跟這片高粱地。看看到了秋天,收獲如何,再統計一下,像這樣的不毛之地能填出多少畝地來”
“臣領旨”
其實大夏倒不是真缺地,人口面積與土地面積還是成正比的,奈何大多的良田不在百姓手里,除了提高畝產,鼓勵墾荒,增大土地面積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忠勤伯啊,忠勤伯,你可真是我的貴人”出了宮的涂司農,真覺得,忠勤伯指點的路,就是他的升官之路。
“啊且”被念叨的忠勤伯,這會帶著人正在查看被重新修好的一號海船。
“總兵大人,伯爺,尚書大人,我們這次用島上的這種木頭造的船梁,不但結實,也不笨重,可比之前的材料還強”大匠師這些時日連軸轉,這么多人等著用船呢,他們都沒睡過幾個好覺。
“照你們這個速度,我們的船隊,還有多久才能啟航”
“快則一個月,至多兩月”
“嗯,辛苦你們了,咱們耽擱不起啊,你們加油今晚給你們煮臘肉”
“好嘞,謝謝伯爺了松花蛋還能給一些嗎”
“給給給”
這么多人,黑娃的那點臘肉存貨,已經被消滅得七七八八了,松花蛋也為數不多了,火腿黑娃死活沒松口,這火腿塔耐放啊,放幾年都不會壞。
士兵們除了伐木,一大半的人,都為了食物忙活,光蝦仁都曬了幾噸。
大芋頭,除了打算帶回大夏留種的,煮熟后剝皮,切成大塊,曬干,兩個太陽日就能收起來。
這樣的食物方便保存,吃之前用水泡一下,就能用來各種燉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