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酋長也說,他們這片陸地上生活著,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部落。
這么多的部落,會制鹽手藝的,只有一個--湖鹽部落。
每年,在一年一度的大集會上,其他沒有鹽巴的部落的,都會用他們部落里,最鮮美的獵物和最美味的植物根莖,與湖鹽部落交換鹽巴。
一年一次的交易機會,他們叢林部落為此要準備近兩個月的時間。還要盡可能的活捉獵物,帶去大集會上,這才能保證獵物的肉最新鮮。
帶著苦味的鹽巴他們都不容易換到,可見鹽巴對土著們而言是多么的珍貴。
既然今年的大集會讓他們趕上了,就不能讓湖鹽部落獨美了!
直接用海水煮鹽,費時又廢柴,有了忠勤伯這個智囊,水軍們如今煮鹽都輕巧了不少。
鹽沙坑、過濾池、煮鹽的大灶臺一個都不能缺。
天蒙蒙亮之際,水軍們就需要到深海處,取大量的海水回來,平均的潑灑在一處干凈的泥沙上。
此地的烈日,在午時就會把這層薄薄的泥沙曬干,曬干后的泥沙里就能看見白色的鹽晶體。
再把這樣的干鹽沙,倒入鹽沙坑,裝的滿滿的,面上再鋪平壓實。
最后往裝滿鹽沙的坑上鋪上一層草甸子,開始往里面灌入大量的海水,滲透過濾到與鹽沙坑接連的過濾池中。
過濾池一個連接一個,過濾到,鹽鹵水的濃度達到可煮鹽的標準為止。沒有專業測量鹽鹵濃度的工具,只能是多試驗幾次。
折騰了三天,在第七道過濾池中找了最佳答案。
含鹽濃度最合適的鹽鹵水,再經過大鍋熬煮,輕易就能得到可食用的海鹽了。
十口大鐵鍋,一日就能煮五百多斤鹽巴出來。
要是一直煮到大集會之日,他們能將這百十幾個部落,一年的鹽量都煮出來不可。
貼心的忠勤伯,還在種甘薯的河灘窯爐哪兒,燒了不少的大耳黑陶罐,專門用來裝鹽巴。
這么大的動靜,船商們看得清清楚楚,可他們能和朝廷搶買賣嗎?又不是活膩歪了!
除了忙著指導燒陶制鹽,忠勤伯一點都不想讓兄弟們閑下來,又在開荒!
那些被挖掉甘薯的藤蔓,他都舍不得丟,截取了最粗壯的部位,繼續插纖。
除了甘薯,船上還沒用完的馬鈴薯、玉米繼續接著種,幾百畝地產的糧食夠他們吃到走的時候,還能拉上幾十船的。
蔬菜里面,番茄成了大伙兒的心頭好,一致要求還要繼續種,他們能當果子吃。
之前種過一茬的荒地,現在給上了厚厚的一層糞肥,需要養上一段時日。
忙碌的日子總是很快,按照大夏的歷法,這才過了正月不久,仲春呢!他們這里卻是火辣辣的盛夏。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