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活你生這么多干啥?幾百人的小部落,五歲以下的娃娃竟然都有一百多!
“他們會吃掉你給的那些甘薯嗎?能等得及把這些種出來?”黑娃一眼就看穿了兒子的心思,趕緊轉移者話題。
“我給他們說了,可以再來找我們換甘薯,只要有寶石,這些都好說!他們住的那片山脈,樹都不長的,也不知道種甘薯能不能活.”
“甘薯又不挑地方,比玉米和馬鈴薯好種多了,你不是把種植圖冊都送給他們了么?都幫到這份上了,他們要支棱不起來,遲早得被別的部落給吞并了。”
“.”他愁的不就是這個嘛,哎!
再遠的部落這會兒,也都回了自己的大本營。應該說,通過這次的大集會,黑娃他們這幫外來者,正式在這片大陸亮相了。
每個換過鹽巴和甘薯的部落,都把這群人吹得神乎其神,尋找黃疙瘩和石頭,幾乎是舉族而動。
鹽巴換回來,放多久都不會壞,那些稀奇的植物根莖部,落的酋長和長老們吃過的,都點頭同意大量的換。
能學到種植這些植物根莖的手藝就更好了!叢林部落酋長的兒子可說過,他們部落都已經種出來了。只要他們挖的黃疙瘩和找到的石頭夠多,外來客人未必就不愿意教他們種植。
與此同時,黑娃他們也算是,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科伊桑人部落,都認了一個遍。
這些部落的名字稀奇古怪,大多是以,自家地盤上特有的動物或者植物命名的。
人數多且實力強的部落,基本占據的地理位置都不錯,狩獵場是他們部落之間爭奪的主要資源。
粗略估計,現在的南非應該至少有,二十到三十萬科伊桑人。
他們最大部落也不過萬余人,最小的幾百人,可沒有一個部落,有能力統治所有人。
所以百年后才那般慘烈,不但被從北邊南下占地盤的班圖土著驅趕屠殺,還被歐洲殖民者販賣。
狩獵與采集是他們傳承了,上千年的生活方式,離海近一些的部落,也只會用樹皮做船,近海捕撈。
他們手里拿的家伙,不是石器就是木器,連青銅器的影子都沒見到。
黑娃的思緒翻飛:不怪西方那群殖民者,來到這片大陸后那么的肆無忌憚。科伊桑人真的是手無寸鐵啊!不行,想到這里他實在忍不了,鐵器?這里又不缺鐵礦!
“什么?伯爺,咱們不是挖金礦來的么?怎么還要挖鐵礦呢?”黃尚書摸不著頭腦,鐵,大夏又不缺。
“黃尚書,這地咱們以后可能還會再來的,這群土著實力不行啊,萬一有其他國家的人來搶他們呢?東倭人的那些惡行您忘啦?咱們可不能看著他們束手就擒啊,大夏可是他們的好朋友,總不能看著朋友吃虧吧?”
有理有據,合情合理,黃尚書無法拒絕。
想到就要做,才折騰完大集會的忠勤伯,又帶人進山了。
不得不說,南非這地真是個寶藏地,才勘察了幾日,黑娃他們就找到了鐵礦和煤礦。
這兒的鐵礦石多屬于赤鐵礦,品質高,雜質少,還原性好,熱強度一般。
煉鐵也少不得高溫爐,其原理就是用,1100到1200度爐溫,把鐵礦石融化,然后反復鍛打,除去碳硫磷等雜質。
建高溫爐又是黑娃的拿手好戲,煤炭比木材耐燒且溫高,是煉鐵最佳的燃料。最讓人高興的是,這里的煤層埋藏較淺,厚度較大且穩定。
幾萬人里,挑出幾百個,有點打鐵經驗的士兵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