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希望她們府上養出來的姑娘:三觀正、知禮儀,懂進退,但是又不拘泥于禮教。在任何環境里,都能自信、自在,鮮活。
樊青荷對范青菊感嘆:“我家大姐兒真是個好命的,出生在蜜罐子里的,三四歲開始就能得宮里嬤嬤教養,滿京城真沒幾家有這等福分了。”
樊青荷噘著嘴:“姐,我也想生個閨女,可怎么都懷不上啊!我家相公可稀罕大姐兒了。”
“你說咱家以前在鎮上算得上中等以上的人家了吧?可咱倆過的是什么日子?如今孩子們過的是什么日子,可真不敢想啊!妹啊,你說哥嫂他們若是知道咱們如今的日子,會不會想吃后悔藥?”
“哼!人家是有了后爹就有后娘,咱們是爹娘不在,哥嫂都是外人,你提這沒良心的兩口子做甚?”
樊家姐妹一頓的憶苦思甜,她們不知道的是,被他們念叨的無良哥嫂,也在惦記著她們。
姐妹倆被哥嫂傷透了心,這些年日子如此富貴,都沒給娘家捎過信息。
與她們情況不同的是,同是桃花鎮出來的,還有一位孝女錢阿蘭。
錢阿蘭對自己那個窮娘家還是很有感情的,當年生生把自己熬到22歲才嫁給了二婚頭的胡三牛。
這兩年,錢阿蘭都會給自己娘家親爹捎帶一些年禮,家里姻親是走鏢的,方便得很。
不過她分寸拿捏還是很到位的,而且都會和自家男人商量。胡三牛不是那小氣的,力所能及的孝敬一些老丈人,沒二話。
錢父如今都在楊柳村置辦上了二十多畝良田,村里人誰不羨慕?就當年那幫要飯的,誰想到會有如今的造化?伯爺岳丈家!
桃花鎮又不大,樊秀才的大兒子樊炳生今年過年的時候,終于聽到了兩個妹妹夫家的情況。
為什么沒有第一時間趕去京城認親?不好意思?那是不存在的!
原因是樊家大嫂,今年仲春才生下了他家老二,過年得消息的那會兒肚子老大了,怎敢出遠門?
眼看孩子五個多月了,兩口子著急忙慌的,要去京城看兩位妹子。
“我說當家的,你可以是樊家唯一的男丁,妹妹們還能不指望你給她們撐腰嗎?沒有娘家的兒媳日子能好過到哪里去?說不定兩個妹夫家里小妾一堆呢!錢家那個老頭子不是說了嘛,伯府!妹妹們嫁的是伯爺的親弟弟!”
“咱還對付得了貴人?”樊炳生還沒去就有些發憷了,拿捏家里人容易,外人誰聽他的?
“哼!要是對咱們兩個妹妹不好,當家的,你瞧好了吧,我這個大嫂可不是吃素的!”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為了小姑子們她能豁得出去。
一家四口等不及,就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出了門,也不怕四歲多的大女兒和五個月的兒子中暑
“你說誰來了?”樊青荷皺著眉頭看向傳話的婆子。
“二夫人,門房小廝問了三遍,確實是親家舅爺一家。”袁府的下人不但規矩好,眼力見也是到位的。
樊青荷不可置信的睜大了眼,站起來又坐下,被這突如其來的親戚上門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那就按照府里的規矩來吧,女眷請到待客廳來,舅爺就讓他去前院等著吧!”能摸上她婆家大門,招呼都不先打一個,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把她們放在眼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