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海上過年
袁文武對此行的下一個目的地,興奮莫名:
“爹,娘在逃荒的時候,給我們講過西游記,唐僧帶著徒弟去到西天取得真經。故事里說的這個西天可就是天竺啊,沒來京城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娘瞎編的,沒想到,唐玄奘法師,真有其人呢!”
“嘿嘿,爹,天竺真的有真經么?”袁文杰也好奇,他好奇的是玄奘大師一人是如何從大唐抵達天竺的。
黑娃:他一個初中學歷的人怎會知道這些?媳婦兒當年張口就來的后世故事,哪里會想到,人家這倆娃還有后來的這些造化。且還有來天竺的這一天呢?
還是讓最有學問的黃尚書,為孩子們答疑解惑去吧。
冬季的海洋,降水少,氣溫在二十多度,臘月初八,宜出行。
大食商人與醫生們是送行的主力軍,天花疫苗已經開始在遠征軍里接種了起來。
食物充足,不畏天花惡疾的遠征軍,將會給如今歐洲的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黑娃表示不知。
大夏船隊從代耶爾港出發,這里的海灣(波斯灣)盛產各色海鮮魚類。
其中又以珍珠最為著名,經過此地的人,都不會忘記買上它。
御醫謝里夫與帝國四十位醫生,十位藥劑師,和上官太醫住到了大夏朝的三號海船上。
兩國醫者之間的交流切磋,已經開始了。
大食商人費薩爾,這次帶了一個船隊,十艘大食海船隨行。
精明的費薩爾,根據大夏船商們的采購清單,帶的全是他們買的最多的貨品。
而其中,最為珍貴的龍涎香,是他們為大夏皇帝陛下準備的厚禮。
作為這個朝代最優秀的海上貿易商,以往天竺的貴重商品,幾乎也被大食商人承包了。
他們源源不斷的,從天竺將那些香料、寶石等運到歐洲列國販賣。
現在還有很多大食商人,常年居住在天竺。
他們在天竺不但有商鋪、貿易點,還有很多莊園。
讓奴隸幫他們種植棉花、胡椒、稻米等糧食或經濟作物。
去往天竺這條航行的共享,也是他們能被允許去大夏朝的誠意。
對于高懷瑜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比得上航行安全,更重要的了。
他們要從代耶爾港,進入拉維(阿拉伯海),東行直達天竺。
這一上船,袁文杰他們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費薩爾或者三號海船上度過。
少年們在深度學大食文,費薩爾和御醫謝里夫他們,也開始學大夏官話。
黃尚書和理藩院的幾位官員直接躺平了,這大食語實在太難。
對他們來講,大食語很容易讓舌頭打結,還是讓年輕人奮斗去吧。
想來海上這么大把的時間,等他們回到大夏的時候,這幾位少年應該聽說讀寫大食語都流利了!
秦柯:呵呵,理藩院,真不做人!
黑娃覺得這段航行,他應該可以放松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