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把自家的商品售罄,船商們都著急忙慌的采購起胡椒來。
胡椒,因為大夏朝兩百多年的閉關鎖國,東南亞的中間商能走私到大夏朝的數量有限。
好不容易到了大夏朝,還被沿海有實力的大家族所壟斷了銷路。
大夏朝如今市場上流通的胡椒,大約是三十兩銀一斤。
而天竺本地市場,折算成大夏貨幣,五兩銀子能買上一百斤,批量購買,價格還有得談。
船商們都樂瘋了,天天都往漁村搬運胡椒。
四百名水軍、二十多位船匠師、上官太醫等數十位大夫,誰能忍住不買?
要不是崔大匠一再警告眾人,要考慮海船的承重量,估計光胡椒就能壓到沉船了。
大伙齊齊感嘆:這船實在太小,不夠裝啊!要是時間來得及,懇請再造它十艘。
就連黃尚書也不能免俗,忍不住前來詢問。
“伯爺,雖然德里蘇丹送咱們香料里頭的胡椒不少,可咱們的貨船還有不少位置吶,還能再裝多一些!反正價格又不貴!”
五十文一斤,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黑娃早有打算,笑瞇瞇的問:“尚書大人,難道您還想著年年跑來天竺販賣胡椒不成?且光就咱們這一波回大夏,胡椒還能作價幾何?”
“咦,伯爺,您話中有話呀!”這才哪兒到哪兒,全大夏那么多人,胡椒能賤賣到哪里去?
“嘿嘿,既然天竺人如此重口味,喜歡往食物里面放各種調料,那怎能少得了調味料里頭的扛把子呢?”
“扛把子?您說的是?”
“當然是辣椒啦!您沒發現,除了印加帝國,哪都兒沒有這味調料嗎?”
黑娃:提前幾百年讓天竺人吃上辣椒,我可真是積大德了!
擔心他們吃不了辣?后世人家的魔鬼辣,可是辣過全世界的!
已經經歷過忠勤伯幾輪技術置換大法的黃尚書,眼睛一亮:“伯爺,您是想.”
用辣椒換胡椒?
步子還是太小了!
種子換種子,種植技術換種植技術才是王道。
后世廣東、海南、云南的胡椒種得起飛,黑娃完全不擔心這玩意在大夏朝種植不出來。
其實在商言商更靈活些,奈何如今德里王朝的勢力錯綜復雜,在還未離開天竺之前,要是捅了馬蜂窩就不太好了。
實力再弱的蘇丹,他都還是蘇丹嘛。
黃尚書和忠勤伯、高總兵三人商議后,前往了皇宮。
“曼尼蘇丹,這是我們從大夏朝帶來的一味調味品,我們稱之為辣椒!
它比起貴國的胡椒和姜黃還要辛辣數倍!
煮熟的肉類,可以直接蘸上辣椒面兒吃,肉的口感會更加豐富,辣味十足。”
德里蘇丹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大碟子,紅彤彤的面狀調味品,不置可否。
對著他坐下的奴隸,使了一個眼色,奴隸馬上接過了辣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