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天眼里,這冊子差不多有七百年的歷史。至少是明朝的。
而冊子表面的字和包裹的絲綢雖然被破壞掉了,但形制卻沒有改變。
慢慢翻開書冊,看到里面端正的字體,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館閣體吧
到這個時候,答桉就呼之欲出了
永樂大典
要說華夏古代的書籍,朱羽記得最清楚的兩套集成,一套是永樂大典,另一套就是四庫全書。
兩套書成書都是集華夏文化的大成,但前者是匯總,后者是破壞。
這中間很多事情,這里就不多說了。反正在朱羽眼里,通古斯野豬皮的后代,是不可能真正打著傳承華夏文化的心態去搞什么文化集成的。
永樂大典是華夏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后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采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可惜,沒有留存下來。
現存的是嘉靖年的抄本,正本傳說在嘉靖皇帝的地宮里,不過據說現在地宮里全是水,正本應該是沒了。
抄本也在后世,清末的時候,因為監守自盜、外敵入侵、拳民暴亂等各種原因,散失。
永樂大典的現狀,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藏有40冊,英國各地存有51冊,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等存有5冊,日本存了很多數目不詳,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則存有62冊。
之所以日本存留不詳,是因為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人幾次進入華夏特別是京城,有間諜的漢奸帶領,主要去的兩個地方,一個是皇家銀庫,一個就是存書的地方。
所以,悲哀吧。
這玩意粗略算算,全世界各地加起來也有近千冊,算是不少了。
但不過原書的八分之一不到
所以朱羽知道,這箱子里的五冊至少在自己眼里,算是國寶級別的存在了
自己好歹也姓朱嘛雖然老家的石刻家譜明說了,祖上并非朱元彰那一系,但也有過從龍之功,將軍之后。
此物合該與我姓朱的有緣吶
朱羽調侃了一下自己,又看了看剩下的五冊。
都是硬殼封皮,黃絹表面,只不過封皮上的字都被破壞掉了。甚至有兩本連硬皮封面都折斷了。
好在里面的字雖然有臟的地方,不過應該是能夠修復的。
朱羽記得看過一個記錄片,那團成團,如黑炭一樣的竹簡,考古家們都能修復,何況這個
粗略看了看里面的內容,有關于種植的,也有關于武器制作的,不是同一類下的。
關于永樂大典的分類,似乎是用當時韻角,和現在的不一樣,所以朱羽也不太懂。
不過總歸是寶貝就是了
合上箱子,朱羽覺得,哪怕這一趟過去尋找寶藏,什么都得不到,也值了
不過還是得盡力,畢竟漢斯信任自己,已經把東西先給自己,如果自己不盡力,那還真違背了原則了。
回到別墅,朱羽看著冉杰和秦飛兩個把箱子抬進了別墅的庫房,然后讓冉杰把suv開走,總不能讓兩個人步行或打車回去。
出了別墅,秦飛低聲說
“老板還挺大方。”
“那是。”冉杰得意的說“知道我出了幾次行動掙了多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