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羽回家,并沒有在村里引起太大的動靜。
可能是因為這村成立比較晚,村里又是口內各處的人聚集而來,光論老家,有南方上海福建的,也有北方河南河南山東的,更有西北甘肅陜西的。
地域比較豐富,人品來源比較雜,就有一個好處,各地的習俗都帶來了,但都形不成規模,反倒因為都是新人,所以風氣比較好。
比如教育,沒有哪家說女兒不能上學朱羽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學。
換源a,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實村里因為土地面積比較大,已經不需要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學了,這往往是父母對孩子不好好學習的的怨念,因為下一句往往接著
“你不好好上學,就只能回家種地。”
因為這種風氣,所以對于朱羽這種在外面發了財的,村里人并不會聚攏過來看個熱鬧啥的。
最多就是關系不錯的過來走動走動,問問外面的新鮮事。
朱羽經常在網上看到的一些奇葩事,并沒有發生。
所以接下來在家里的日子比較平靜。哪怕他去地里干活,或者去海子里捕魚,村里人碰到了也會如以前正常的打聲招呼
“小羽回來了這回能呆幾天”
諸如此類。
朱羽也像以前一樣,笑著回應。
這樣的愜意日子,讓朱羽的心靜了下來。
當然,沒靜兩天。
因為他回來的消息傳了出去。
初中同學打來電話,因為他回來了,要聚一聚。
這個聚會,朱羽肯定是要參加了。他不在的時候,同學們經常會過來看父母。并不是他發跡之后是他在紐約剛開始當貨柜尋寶者的時候。
那時候不僅同學,村里人也一樣,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會過來幫忙。
所以朱羽念這份情。
他記起一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
對于這樣的社交活動,朱羽的父母也是很愿意讓他參加的,不能富了之后就不理會別人了,那會被戳嵴梁骨的。
朱大河那一輩人最重視這個了。
聚會放在縣城最著名的鳳樓,這樓的歷史悠久,至少朱羽很小的時候就記得最喜歡吃這里面的大肉包子了。
二十人的包廂,朱羽到的時候,已經到了七個人,組織者,原來的班長,被朱羽認為最義氣的一個同學韓雷已經到了,他過來笑著拍了拍朱羽的肩膀說
“來來來,你面子大啊,這次聚會聽說你要來,縣上的,村里的,一下子了十七八個,不錯了。”
態度依然是那樣,朱羽笑了,回應道
“可能大家長時間沒聚,拿我當個借口吧。”
落了座,和左右的同學打著招呼。
初中同學里考上大學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對他也比較熱情。
有些人知道他的事情,問多些,有些人知道他的事情少,則說些以前的舊事。
人聚齊后,韓雷便讓服務員上菜,然后舉杯,致辭。
也沒拿朱羽當借口,這讓朱羽感覺很舒服,放得開。有人當時就拍了視頻發到了網上。朱羽也不在意,這現在已經算是很流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