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前的這段時間,批下來地基之后老蘇家就開始全家出動倒騰了。現在生產隊不用上工,知道這是老蘇家老三老四的房子,很多和蘇有湖關系好得都過來幫忙。
蘇有湖是想要把地上多鋪點青石板,這里山上多的是就是得讓人去挑下來。蘇有湖兄弟朋友多,沒幾天就挑了很多下來,連建圍墻的都有了。多了的還分了一些給老三,這樣一來老三家的也夠了。
蘇老三攤子沒蘇有湖扯的大,他也知道自己的底子,反正爹娘不跟著自己住,一共做了三間房加一間廚房,一共是四間房這也是之前說好的。
至于茅廁到時候自己搭個草棚子當個大缸。地窖是這里人都會修的,這個肯定是需要的。圍墻用的石頭老四都準備好了,一定要修的安全點。
蘇有湖這邊呢就修了五間房,也沒用泥磚天寒地凍的泥磚不好做,直接批了條子找了些門路,家里兩兄弟要做房子的磚瓦就足夠了,也沒多花多少錢。
剛開始預計的是兩兄弟一人三百塊的建房費用,農村建泥土房大概就是這個價。不過蘇有湖的青石板什么的沒花錢,木頭少了的也是和人家借的。
還低價弄了一些廢棄的磚瓦回來給兩家各搭了一個豬圈。三百塊錢在蘇有湖手里可以說建了一個在農村來說特別氣派特別舒服的房子。
乘著蘇有湖的順風車蘇有江兩百塊就把房子建起來了,還剩了一百塊夫妻倆歡喜的不知道怎么才好。要他們自己三百塊也不定能有現在這么好。
本來蘇有江是想把多的錢給弟弟,畢竟這些都是弟弟走了人情的。蘇有湖大手一揮死活不要,這么點對自己來說多了不多少了不少,對蘇有江來說就是巨款,蘇有湖怎么會要。
夫妻倆把老四夫妻感激了又感激,還一遍遍的讓孩子們也要好好的對弟弟妹妹。他們倆夫妻也是實誠人,弟弟弟媳婦對一家好無以為報就把對方孩子當自家孩子。
修房子的時候是家里包吃的,現在都不搞大鍋飯了,家家戶戶都自己做飯。老太太把之前食堂的大鐵鍋借回來,每天煮一大鍋加了大肥肉的菜,每個人一大碗菜。主食是雜糧饅頭,成年男人巴掌那么大的饅頭一人兩個絕對能吃飽。
家里老大老二也去幫忙了,畢竟是家里做房子不幫忙不像話。老大家雖然沒出什么力好歹也出門去幫了忙。
熱火朝天的忙了一個多月蘇有湖這邊的房子已經建成了,蘇有江那邊的房子框架也有了。農村人自己個個都會建,基本上建房子村里人都來幫忙了,楞是趕在年前把房子建好了。
起房子之前老太太就已經把村里的干部還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叫家里來了,大家都做個見證。由生產隊長記錄,老太太說。
家里的老房子按照說好的一分為二,另外蘇有湖和蘇有江一人預計三百塊錢修房子,多了自己想辦法家里也沒有更多了。
因為要建房子家里也不剩什么錢了,還要分的就是一些家具和糧食。各家現在用的都歸各房,家里共用的碗筷一家分一份。糧食還是和村里分糧一樣,按人頭把糧食分了。
家里偷偷存下的那些糧就是分家之前的家用,這個就不用特意說出來了。
關于養老問題,這個說的明明白白,以后老大老二負責給老蘇頭養老,以后老蘇頭吃飯生病都歸他們管。老蘇頭住老大家,老二一年給五塊錢并一百斤糧食,從老蘇頭六十歲開始給。以后生病和葬禮都是兄弟倆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