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言: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莫川開口先言道祖之言,奠定基調,這才繼續道:
“仙籍也好,神職也罷,且記住伱修的是道,莫要被身外之物所迷惑。”
“以你現在修為,恍如螻蟻觀王朝,莫說一城一縣,便是一家一戶,也宛如神國,與其求取真相,不如退而修道,待修得道果,無論真相如何,皆可從容面對。”
面對祖師爺的諄諄教誨,扶鸞老道頗為感動,連忙叩拜聽玄音,朗聲道:“弟子謹遵祖師爺法言!”
莫川頷首,又道:
“林公問答,你應對之法頗為得體,這類賺了幾分氣運鬼修,不足以予之真相,日后若再遇類似情況,皆可以此法應對,如遇心性上佳者,可引介于我,以壯道基。”
“弟子領命!”
扶鸞老道恭聲回應。
心中暗忖,看來祖師爺已然知曉部分真相,說不定已有逐鹿之心,只是因為他力量過于羸弱,不愿多言罷了。
畢竟祖師爺一言,可令他坐上主神爺之位,如此手段可做不得假。
此堪稱逐鹿之根基。
……
……
夜深人靜,月明星稀。
微弱星光下,半嶺山福壽村口道旁神龕前,悄然冒出一名渾身鮮血淋漓之鬼仙。
仔細看去,正是饗食鄉民香火的林公——林多獵。
他行至神龕前,拱手道:“道友可在?”
聲剛起,便見神龕石像亮起,俄而一名道人打扮的鬼仙,從神像中冒出,拱手道:
“原來是林公先生,今夜正值游神之俗,怎么尋貧道來了?”
他是林公摯友——元相道人。
本是一名道門修士,尸解為仙,使了托夢法,得一村香火供奉。
因為道法靈驗,在十里八鄉頗有幾分名氣。
林多獵一臉余悸未消道:“我瞧見了主神爺!”
“每回游神,主神爺必巡境鄉里,瞧見主神爺……”
話未說完,元相道人猛然反應過來:“你的意思是,瞧見真的主神爺了?”
“正是!”
即便過去許久,林多獵依舊有種難以置信之感。
“可瞧仔細了?”
“不僅瞧仔細了,小神還與主神爺搭了話!那香火縈繞之相,絕做不得假。”
林多獵一臉肯定道。
話說,他獵戶出身,為何明白諸多道家理論?
這里面元相道人功不可沒。
“快與貧道仔細說說……等等……此地不甚安全,還是尋個安全之地再說。”
元相道人說話間,連忙引林多獵進入村莊,遁入一座枯井,于井下竊竊私語起來。
“祖師爺法旨……鄉民冊封……消災避疫……莫非、莫非……傳聞都是真的?”
元相道人聽完林公所言,一臉震驚,呢喃不止。
如果傳言是真,說不得他便能借林公機緣,入仙籍,得正法,位列仙班。
“道友學富五車,敢問主神爺所言都是什么意思?”
林公瞧著元相道人震驚模樣,心中如有貓抓,連忙追問。
“不好說啊,主神爺自稱領了祖師爺法旨,顯然以祖為尊;又言‘消伏奸兇,三界證度’,此乃出自《上清靈寶》,為三清之言,與祖師爺之說,正好相互印證。”
元相道人深深吸了一口氣:“如果此言為真,怕是天庭之說,乃虛妄之言。”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