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川隨著無主道人,徑直來到一座竹林草亭,停下腳步。
坐于草亭,環顧四周,山野清幽,綠竹猗猗。
在這乍暖還寒的初春里,還能找到如此一片郁郁蔥蔥竹林,無主道人多半是本地人士。
這讓莫川愈發肯定,今日之事乃是香火之爭。
“貧道乃內景宮高功,敢問道友何門何派?”
“無門無派,一介游方道士而已。”
無主道人皺眉,心神告訴他,莫川沒有撒謊,但他本能感到懷疑。
——畢竟游方道士能有這般水平?
莫不是道門破落,傳承尤在?還是說,機緣巧合得到天師授法?
“能以游方之身,修出如今境界,道友堪稱奇人也!”
“天道垂憐罷了!倒是道友,瞧著明明主修五臟六腑,香火之道卻不落下乘,才是奇人也!”
無主道人聞言微驚。
早已養出心神的他,已然看出莫川不知內景宮,故而才會說出“五臟六腑”之言。
偏偏正因為他說出五臟六腑之言,反而值得玩味。
一個不知內景宮的道士,一雙眸子卻能窺破諸多玄奧,怕是修了什么天罡地煞法術?
事實也確實如此。
莫川瞧著不顯山不顯水,實際上,已然煉神入太虛,細瞧無主道人模樣。
那瑩瑩若璀璨天河的五臟六腑,是他不曾瞧過的奇景。
且說兩人互相吹捧一番,隨即轉入正題——香火道。
無主道人言:“本宮所修香火道,乃玉宸登齋之法,承三清之恩,受祖師蔭庇,得享道觀香火……”
這里無主道人在守愚藏拙。
實際上,內景宮香火道,乃是地煞辟谷之術。
【辟谷】
——不飲不食,餐風飲露,神明食氣而生。
其之神明食氣,正是香火也!
不過,內景宮把持辟谷之術不知多少載,早已悟而細分,拆出玉宸登齋之法,傳予內門弟子。
莫川聽了個大概,也隨即坦言:“貧道在萬里荊荒爭了一席洞神之位,此香火正是源自荊荒之地。”
無主道人聽到這,含沙射影道:“道友好膽魄,竟敢與千妖爭食,只是不知這主神爺香火何取?”
莫川擺手道:“旁門左道,見不得世面,不說也罷!”
無主道人懂了,涉及核心機密,不愿多言。
他也不急,輕飄飄將話題轉了過去。
兩人在相互試探中,先從香火微末處論起。
不得不承認,內景宮以“宮”命名,果然底蘊深厚。
《呂氏春秋》有云:“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而立宮,擇宮之中而立廟。”
因此以宮命名的修道之所,多為皇家敕封。
在這方世界,即意味著把持著王朝氣運。
也許有些“宮”不如“觀”,但這也恰是例外證明規律的存在。
經過無主道論道,莫川不僅補全諸多基礎知識,更是深刻認識到饗祭道爐的厲害。
香火道,也不是那么好修的。
除了要維持香火外,更要提防香火之中的三障十惡。
因此不是什么香火都能吞吐,一著不慎便有可能墮魔發癲,元炁竄亂而死。
至于如何辨別,可就難了。
內景宮總結出“十不納”。
莫川聽了半天,心中古怪,這不就是“執念香火”?
反觀他的饗祭道爐,專尋這類執念香火,通過解人災殃,化解執念,頗為獨樹一幟。
莫川略一躊躇,將這點暗示出來。
他不信,內景宮沒有高人想到這一點。
果然,無主道人聞言幽幽嘆息道:
“道友所見,本宮多有摸索,可惜,此道太過危險,化解十次百次不難,千次萬次亦有可能,然一旦失誤,執念入體,不勾心魔,也引雜念,極有可能因此滿盤皆輸。”
有句話他沒說,內景宮講究養六神,斬三尸。
三尸便為人之惡念、邪妄、污穢。
一旦執念香火入體,對內景宮造成的破壞遠超常人。
莫川心中微震。
感情他不能吞吐執念香火,乃是饗祭道爐攔著啊?
談玄論道間,遙不知日落西山。
“香火之道,博大精深,敝帚自珍,難壯道統!貧道愿以玉宸登齋之法,換道友獨門秘術,道友以為如何?”
當最后一縷夕陽消散于天地之間,無主道人旋即趁熱打鐵提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