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則肉身枯槁,神魂困于陽竹之內,終生無望伏道之極,甚至連轉修鬼道也難以做到。
眼下,這無數摸不著看不見之魂魄,正是劍杖閣歷代失敗者。
正因此,劍杖閣主才慎之又慎,規勸弟子延后培育仙體。
“清源小道士,兩年煉心,怕是經歷不少,不如與我等說道說道,權當解悶。”
“你個老小子,清源剛回來,也給人家歇口氣。”
“哎呀,都是修行者,何須客氣?”
劍杖閣主剛剛交代完正事,那邊剩魄殘魂便迫不及待的嘰嘰喳喳起來。
這些尸解失敗者困于陽竹不知多少載,雖有同僚為伴,但也孤苦不已,瞧見清源回來,自然熱情至極。
“清源下山煉心兩載,所遇之事,不勝枚舉,不少事情至今依舊疑惑不解,如今正好求教各位師叔師伯,還望莫嫌弟子愚昧。”
清源拱手笑道。
“哎呀,你這小子跟你師傅一樣,說話盡是客氣,快說快說。”
“是極是極!”
清源聞言微微一笑,隨即解下青釭劍,盤膝于竹道青石上,心神略一沉吟,便娓娓道來。
兩年煉心,所歷之事,俯拾皆是。
清源心知師叔師伯們寂寞,索性不講重點,干脆從頭到尾,事無巨細,細細講述,小到街邊茶攤軼聞,大到斬妖除魔兇險。
一時間,竹林愈發幽靜,只余下清源講述之聲。
甚至連聒噪不止的師叔師伯們,也閉上了嘴巴。
唯有遇到爭議之事,才會面紅耳赤的爭吵一番,顯得好生熱鬧。
不知不覺,天色已黑。
任清源如何事無巨細的描述,故事終有盡頭。
末了,清源倏然饒有興趣道:
“說起來,回宮時,弟子倒是在山下清江縣,碰到了一樁趣事。”
“哦,快說快說。”
“說來也巧,弟子歸宮心切,抄了小道,趕巧遇上一群孝子賢孫演那延壽禱告,弟子聽村民議論,那孝子常常辱罵病母,故而以延壽禱告彰顯孝心,弟子見狀,索性冒充神明一回,問道,爾等可考慮清楚了?”
“哈哈哈,此言一出,怕不是能把那群愚民嚇死?”
“活該嚇死!”
剩魄殘魂們聞言哈哈大笑,嘰嘰喳喳不止。
清源笑道:“誠如各位師叔師伯所言,明明是祈神之舉,見神明出聲,那些孝子賢孫不喜反懼,紛紛作鳥獸散,徒增笑料。希望經此一事,好教他們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莫要再行自欺欺人之事。”
“是極是極!”
師叔師伯們紛紛頷首不止。
不想,一直不曾開口說話的劍杖閣主卻倏然問道:“那孝子可叫趙文嵩?”
清源一臉驚訝:“師尊知道他?”
劍杖閣主撫摸發白胡須,搖頭道:“文嵩二字,便是貧道所贈。”
清源愈發驚訝:“還有這等緣分?”
“趙文嵩年幼體弱多病,他娘愛子心切,常常進宮上香,貧道撞見過幾次,一來二去便熟稔幾分,她見賤名無用,便求我取個正名,以鎮邪氣……”
劍杖閣主說到這,語氣倏然有些感慨:
“前兩年,貧道還見他來宮里上香,聽說頗有幾分孝名,守尸閣主還有意引他入道,怎么兩年不見,反倒辱罵起了病母?”
“人心善變,時明時暗。般若自在,溶于九天。或許這就是人性吧!”清源略一沉吟,回答道。
劍杖閣主不言,好一會兒才道:“也罷,既有贈名之情,理該瞧上一瞧。”
【感謝“未貍”·5000點幣打賞,感謝“王三知”打賞!】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