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咋子算心誠?”
“自然是上香供奉!”
……
……
定遠軍攻勢如火如荼,避兵之術逞威四方,不過半個月,已然將雷州盡數納于統治之下。
朝廷州府兵疏于訓練,可謂節節敗退。
有心抽調邊軍鎮壓,奈何草原蠢蠢欲動,局勢愈發糜爛!
隨著定遠軍的所向披靡,明辰道士也隨之轟動天下,流傳各軍。
關于明辰道士,傳說可謂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他是菩薩轉世;
也有說他是星宿下凡;
總之,大概就是天上神仙,瞧不得人間疾苦,特派座下童子監視人間,朝廷打仗他不管,但凡敢動百姓一根汗毛,必然有座下童子跳出,以殺止惡。
已經不止有一個村子親眼瞧見。
若是走訪各大村落,尋十人必有三五人親眼目睹,言之鑿鑿。
據傳,明辰道士座下童子,生得端是燥惡,多獸首人身,血盆大口一張,便是生吞兵卒無數,卡察一嚼,血流滿胸。
駭得兵匪瞧見村莊,莫不繞道而行,生怕被誤會。
民間對此無不拍手稱快,不知多少人家塑泥象供奉,得享萬民冊封,號:
——明辰仙君!
與此同時,在雷州之外,兩軍前線,亦冒出一支僧侶。
自稱雙龍寺僧人,歷劫而來。
相較于明辰仙君以殺止惡,這支僧侶要溫和的多,除非犯下滔天罪過,輕易不殺人,多以勸戒為主。
大慈大悲之下,亦引來不少百姓膜拜。
……
……
“宮主,這明辰老道實在猖狂,再讓他這么攪局下去,只怕陛下危矣!”
“是啊!宮主,這明辰老道看似不偏不倚,實則偏袒賊寇,再這么下去,待道錄司破解辟兵之術,我軍優勢只怕蕩然無存!”
“可不是,賊寇羊裝百姓而動,不知搜集我等多少信息,偏偏殺而不得,實在窩囊!”
蕭縣一座富商宅邸中,定遠軍高層云集,又以黃冠佛子為主。
此時,眾修群情激奮,怒罵不休,一個個怨極了明辰老道,恨不得剝皮吃肉,挫骨揚灰。
在他們看來,定遠軍本該如百川之水,席卷天下。
結果就因為明辰老道的使壞,使得定遠軍軍心不穩,戰斗力大減。
實際上,定遠軍確實軍心不穩,士氣不高。
打仗是要搏命的,沒有好處誰跟你打仗?
就憑那區區幾兩軍餉?
笑話!
那還不夠上級私吞的。
對于底層士卒來說,軍心很大一部分就是由燒殺搶掠支撐而起。
為了攻下雄關,主將往往會允諾士卒破城之后,可大掠全城,以為賞賜。
現在好了,有明辰老道盯著,誰還敢掠城?
一時間,軍中士氣大跌。
“諸位所言,貧道亦有知曉,只是那明辰老道主修香火道,最善逃逸,本宮護山大陣都困而不得,這才遲遲無法將其捉拿歸桉。”
“不過,諸位無需多慮,貧道自有定計!”
身披紫袍,年約而立的黃老宮現任宮主——陽衍道人,抬起雙手,安撫麾下勢力。
眾修聞言一臉無奈,只能忍下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