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神俊朗,芝蘭玉樹,渾身上下無一不是尊貴的天家端方之氣,只消坐在輦轎上,便有睥睨一切的高高在上的尊貴,卻不自傲,分明是一個帝國君王該有的模樣。
這樣好的少年,合該做這大大嚴的君主,只可惜,造化弄人,他這樣的臨風少年,卻終究是做不成君主。
只能是化作清風的一縷悲歌,途留嘆息與遺憾,化作史冊上令人嘆腕的一筆,一曲悲壯的挽歌。
“行了,都回去準備準備,待會子晚上大宴,可都別遲了。”紓甯吩咐著出來的三位娘子:“都是天家之人,自然不能在藩國使臣面前丟了面子。”
邵、孟、柳氏三位娘子皆是點頭稱是。經過之前紓甯處置了周娘子之事,這三位這幾日都很老實,對于紓甯更多的會呈現懼怕的神色。
況且人人都知道,在這般舉國的大宴之前,若是有幸能以完美綽約之姿出現在眾人面前,那可是頂好的機會。
紓甯忙活了一大早,本想著林樘走了自己便先回去睡上一會兒,卻不想隨后坤明宮的便過來傳了旨意,說是朝鮮使臣的夫人們一會兒也會入宮參拜皇后,邀請太子妃作陪。
休息不成,只能硬著頭皮去了。
到了坤明宮中,便見有幾個身著朝鮮服飾模樣的婦人正坐在底下操著一口泡菜國口音的漢語正與皇后交談,聞言紓甯到了,便是紛紛起身對著紓甯參拜:“拜見大嚴太子妃娘娘,恭祝大嚴太子妃娘娘安康福壽。”
當初朝鮮建國,乃為大嚴藩屬國,向大嚴稱臣,定為郡王級別,又賜朝鮮國王王妃破格的親王夫婦等級冠服,又賜下大嚴的服飾體系,命朝鮮人穿著仿制衣物。經過這么多年來,朝鮮服飾繼承改動中原漢服,成了自己的民族體系,只是衣物上自然還存著中原漢服的影子。
所以整個朝鮮國家最尊貴的也不過是郡王妃級別的,紓甯為太子妃,自然可以安然受了朝鮮使臣夫人的禮。
說是使臣夫人,其實還有幾家各自帶著自家的女兒前來參拜,意圖自然不言而明。
對于依附于天朝上國的朝鮮而言,能確保世代得到上國依附的方法,無非只有那么幾種。而進獻女子,則是最為省事的一種。
而皇帝看在朝鮮的面子上,自然也會收下一兩個。
紓甯笑著上前于皇后身邊坐了,端詳著其中幾個女孩兒,這些女孩兒都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不施粉黛便是足夠的清麗美好,朝鮮服飾裝扮又簡單,一個麻花辮垂在腦后自然最考驗顏值。
都是能經受的起考驗的。
藩國入貢,兩國的交談自然不過是面子上的你來我往幾句。那些夫人先是夸贊皇后母儀天下,隨后又是夸贊太子妃紓甯雍容大氣;紓甯婆媳笑著受了夸贊,又夸贊那些使臣夫人……漢語說的好。
廢話啊!朝鮮國家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漢文書寫,又千百年來依附于中國,所以自然是朝鮮的上層貴族都會說漢話。
盡管其實眼前這幾位,都或多或少還有點口音。
不過那些夫人們帶來的女孩兒倒是不錯,想是從小訓練,口音與中土人無異。
一番客套之后,皇后便命人好生送朝鮮使臣夫人們回外面的驛館,順帶送了些高級的禮物來。
眾人走后,皇后才問紓甯道:“你覺得,這些女孩兒們,陛下會選誰入宮?”一副頭疼的模樣。
“母后……”紓甯看著皇后,這話并不好說,畢竟還有點傷人心。
“沒事,本宮自己還不知道么?陛下早知道朝鮮意思,自然也打算納幾個朝鮮嬪妃。本宮早有準備,只是今次送來了這么些,倒是不知道陛下該選誰了。”
紓甯思量了片刻道:“方才那李氏姑娘,端莊謙和,進退有度,又生的漂亮。想來,會入父皇青眼。”
皇后點點頭:“你倒是和我想到一處去了,本宮也瞧著李氏不錯。你倒是眼光好。”
紓甯謙虛笑著。
其實根本不是自己眼睛準,而是原著里就是這么說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