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對天災人禍的抵御力還比較低,再加上連年的戰亂,人口密度遠沒有如今密集。、
想要穿過各個城池往來列國,不被人發現的難度相對還比較小,哪怕是在富甲天下的秦國境內城池之外也有大片的荒蕪,何況韓談還在差役身上搜出數份路驗,更是無懼盤查。
“主母,您攜公子未至雍城,時之日久必為內史肆所知。談雖愚鈍亦聽世人曾言肆乃卑劣之人,恐加不利于公子。聽聞君上已附趙國,不若離秦奔趙。”韓談在確認子嬰母子無恙之后,建議道。
“婦道之人,險遭罹難。君上既以赴趙,我母子自應隨往。”
“東行經咸陽,相識者眾,不若北渡涇水,經河西由上黨如趙,直往邯鄲?”韓談略微思索提議道。
韓談的建議很快便得到了杜凌的支持,略一商談便確定了東行的道路。
子嬰,心中暗嘆:去邯鄲干嘛啊,沒記錯的話自己的便宜老爹應該受封饒陽君,自己一行人應該直接去燕趙邊境的饒陽才對。
不過這些話子嬰卻是不敢說出來,一個一兩歲的小孩要是未卜先知的說出這樣的話來,絕對會讓自己母親和韓談以為自己中邪了,據自己前世所了解的先進這個時代,人們還非常迷信,對于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動不動就去泡個浴——避邪。
現在子嬰能做的就是乖乖的爬上馬車,隨著母親和韓談踏上了“逃難”之旅。
好在作為成蟜最為信任之人,韓談對長安君府的大小事件都非常熟悉,在發現內史肆意圖謀奪君府財產時,深知在咸陽城內根本不可能救出子嬰母子的韓談悄悄跑到成蟜的書房將長安君存放在內的一匣黃金取出,從后院牽出一匹馬,趁大家注意力都在子嬰母子身上從后門悄悄潛出,在打聽到子嬰母子被送往雍城后,追趕而來,這次有了上文的那一幕。
由于有了路驗,一路上三人有驚無險的走到了屯留附近的山地附近。
屯留地處上黨盆地以西,太岳山之東,地勢西高東低,縣內山區盆地密布。
“韓談,還沒有落腳的地方嗎?這一路走來怎么人煙如此稀少?”
“回主母,之前聽鄉野老農言道,此地山林密布,君上于此地赴趙后,盜賊風起,已數波商旅為之劫掠,故近里之人多已遷往縣城。”韓談回復道。
常言道,有些事就是不怕念叨,韓談話音未落,從一側的山林中竄出一溜壯漢,約莫有二十人許,人手一把青銅劍身著破爛不堪的玄色甲胄,赫然是秦軍悍卒的裝束。
韓談,趕忙下車擋在馬車前方,拱手問道:“敢問各位軍士所屬那位將軍?”
聽韓談說完,未等對方說完,子嬰掀開簾子一看,這些人屬于哪一方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此處早已屬于秦國所有,如果是秦國正規軍說什么也混不到如此凄慘的地步。而這些人又穿著秦軍的服裝,長安君剛從這里叛秦,那么這些軍士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原先成嶠所率領的攻趙大軍中的一員。
不知為何,自己的老爹去了趙國,而這些人卻沒有一同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