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敢也沒有能力還手,只得在地上縮作一團,用枯瘦的雙手,護住自己的頭部,時不時的哀嚎幾聲。看著老人的慘狀,錦袍公子不但沒有絲毫的憐憫之意,反而不斷大聲叫好,這樣一來兩個侍衛打得更加起勁。
圍觀的人群,議論紛紛卻無人敢上前制止,從圍觀人群的只言片語之中子嬰漸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老人居住于邯鄲城外的一個小村邑中,老人的丈夫在長平之戰中為白起所坑殺,捐軀殉國,只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兒子。
一個女人,靠著從附近山林中打些柴薪到邯鄲城販賣,再加上家中數畝薄地,好不容易把兩個兒子拉扯成人,還給他們娶上了媳婦。
可沒曾想,好景不長,老人還沒有享受幾天清福,悼襄王二年,李牧率軍攻打燕國,老人的兩個兒子作為李牧中軍宿衛隨軍前往,卻沒能再回來,戰死在了疆場之上。兩代人,老人的丈夫和兒子相繼為了這個國家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兒子死后兩個兒媳受不了清貧的生活,也隨之不告而去。
只給老人留下了四個不韻世事的孩童,無奈年近六旬的她只能是重操舊業,上山砍枯死的樹枝。在用自己傴僂的身軀將柴禾馱到邯鄲城售賣。
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家里等著吃飯的孩子太多,老人現在單靠砍柴已經很難賺到足夠的錢去購買食物。這天早上家中僅有的一點米糧老人熬了熬給了幾個餓的哇哇大哭的孩子分食,自己從昨天到現在只是從樹林中吃了幾顆難以下咽的野菜喝了一肚子的井水。
就等著把柴火賣掉能夠多換一點錢財能回家讓幾個孫孫吃頓飽飯。
沒曾想剛進邯鄲城不久,餓的兩眼昏花腳步不穩的她一沒注意將柴禾劃到一位錦衣公子的身上。
還沒等老人道歉,惱羞成怒的錦袍公子,就因為這點事立馬指揮隨行的侍衛一腳將老人踹倒在地,隨即拳打腳踢。于是便有了剛才子嬰看到的一幕。
子嬰雖然不想惹事,但是聽到老人的丈夫兒子相繼為國捐軀,生活無以為繼卻受到這種待遇。常言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不做些什么任由事情繼續下去,子嬰覺得自己便是這件事的幫兇。
囑咐司馬菁菁站在那別動,子嬰從背后拔出隨身攜帶的木劍,大喝一聲“住手”便沖了上去。
兩個正在毆打老人的侍衛,乍一聽聞子嬰的大喝,立馬驚得停下了手腳的動作,做出防衛姿態想看看是誰敢打擾公子找樂子。
當兩人看清楚,只不過是一個頂多十歲左右的孩童,拿著一把木劍,向著兩人氣勢洶洶的沖過來時,當即便對子嬰沒有了多少關注。
試曾想,一個成年人誰會如臨大敵般著你一個拿著玩具劍想你沖過來的孩童。
如果這樣的話,明天一早自己兩人的“威名”便會傳遍整個宮衛軍,大體上的成就跟現今社會上流傳的“腳踢北海幼兒園”的玩笑話類似。
可是他們面對的是跟隨者當今武學泰斗蓋聶,已經將墨子劍技熟記于心,只是缺乏比斗經驗的子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