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子嬰的干預下,在這里悄悄的拐了個彎。原本被趙王誅殺的李牧機緣巧合的活了下來。
既然知曉自己的家人還在人世,李牧自然沒有尋死的道理,太行山也不會再去了。
子嬰安排韓談帶李牧和他麾下四將悄然去往了饒陽,在哪里他們將有新的身份,新的生活。
由于離間李牧一事,王翦全權交給了子嬰行事,這一陣子嬰也經常外出。等一回大營,子嬰當即被王翦呼喚了過去。
等子嬰趕到,發現眾將都已經等候在場了。
“讓諸位久等了,還望恕罪!”子嬰趕忙說道。
他可以說是秦軍中最后一個加入的,自然不敢太過高調,很自覺地去往最邊上一個案臺邊上落座。
沒曾想,王翦卻親自迎了上來。
“公子,這次你可不能坐哪里了,還請隨老夫身上座。”
“王將軍,此事萬萬不可,在做諸將均子嬰長輩,子嬰又無王命軍職,哪有少居于長前的道理。”子嬰謙遜說道。
諸將本來因為王翦邀請子嬰居于高位而生出的一絲不悅,也隨著子嬰的“懂事理”而有些淡漠。
“這次公子是必須坐在上首了,否則老夫都無顏居于其上了。”王翦說完,眾將也都有些疑惑,不明白王翦為何出此言語。
他們也是剛到一會,對于此次軍議的主題,也不是很了解。
見眾將一臉的疑惑王翦說道,“方才我軍探子探得,公子的反間之計已然取得奇效,大大超出預料。邯鄲動蕩公子嘉帶領一幫老臣出走邯鄲,李牧家眷被誅,李牧也被趙王去職削爵。如此大功,雖不在疆場,又如何擔不起區區尊位。
聽王翦說完,諸將看子嬰的眼神也變得熱烈起來,李牧那是什么人?秦軍在他手上吃癟不是一次兩次的了,宜安之戰時秦軍十萬之眾甚至被李牧全殲。
可以說李牧已經成了籠罩在所有秦軍將領頭上的一座大山,仿佛只要有他在,就永遠不能翻越他,滅掉趙國。
而戰場上無往不勝的李牧卻在子嬰手里接連受挫。先前一戰,雖然救下王翦,擊退了李牧。還可以歸咎為運氣或者說恰逢其會,然而這一次,雖然不是戰場之上真刀實槍的拼斗,然而卻不費一兵一卒,搬倒了這個秦軍前進路上的最大的絆腳石。
由不得他們不對子嬰另眼相看。
此時刻刻,看諸位將領的眼神也明白了,此時子嬰同王翦居于上首,乃是眾望所歸!
見此情景,子嬰也不好推脫。只得隨著王翦去往了上首,與王翦同案而坐。不過子嬰落座之時,略略的靠向了一側,仍然把最中的位置留給了王翦。
“李牧既去,余者不足為慮,此次子嬰公子居功甚偉!如何破城公子可有良策?”方一坐定王翦便徑直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