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王上,前來王宮趙國罪民的共計有五百一十二人,已全部拿下,聽候王上處置。”宴會剛剛開始,便有一名宦官進來稟報道。
“盡坑之!”秦王的回復很簡短、也很堅決,三個字便決定了數百人的命運,一起埋了就是了。
“諾!”
五百多條人命就因為曾經的罪過年幼之時的秦王就這么煙消云散,可以想象此事的后續影響,也絕對不止這五百條人命,恐怕他們的家族也難逃厄運。
畢竟這不是戰場之上,戰場上的生死子嬰經過這數場戰事,已經鍛煉的接受能力較高了。
然而戰場之外,一想到城外正在玩著活埋,而且里面還有婦孺,子嬰這會吃什么也感覺沒有胃口,雖然這個時期的飯食和自己前世比本來就沒什么好的味道。
由此也可以看出秦王趙政的性格,可以說是有恩報恩,有怨報怨。
因為父親成蟜曾有恩與他,并因他而死,自己得以成為秦王親政之后,唯一一個擁有封地的封君。
而秦王童年時所受到的欺凌哪怕已經過去了二十幾年之久,也依然記得清清楚楚,一到邯鄲第一時間便報仇雪恨。
秦王的怨念之深可想而知,這也是子嬰沒敢出言勸阻的原因,在這件事上勸說秦王的話,不但起不到效果可能連自己也帶進去。
然而其余的將領仿佛對這件事情習以為常一般,看上去沒有絲毫不適,該吃吃、該喝喝。
一頓飯除了什么都沒味口的子嬰,可以說是賓主盡歡。
趙國一滅,便打通了秦國東進的道路,秦國已經與燕、齊、楚、魏等四國都有搭界,下一步攻打哪個方向一時間也沒有定案。
而且秦軍勞師遠征已經一年有余。除了必要的留守軍隊,其余秦軍回關中修養的方略已經定下。
但是子嬰卻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回咸陽之前需要完成。
當年他曾經承諾彭越,兩年之內必定會帶彭越正大光明的迎娶他的心上人——二妮,如今已經正好兩年。
看著大仇得報的秦王今晚興致頗高,便拱手言道:“稟王上,子嬰有一事相求還請王上恩準?”
“何事但說無妨。”
“此事乃是有關彭越將軍,昔彭將軍在大野澤漁獵之時,與東郡黎地一平民女子情投意合,奈何女子之父因彭將軍家貧反對二人之事。
自營斗膽請王上賜婚與彭越將軍。”
子嬰說完便重重的拜了下去。
本來說這等小事,根本用不到秦王親自賜婚,哪怕是子嬰親自前去亦或者彭越自己去提親,恐怕那老兒都會屁顛屁顛的將女兒嫁與彭越。
子嬰此舉不過是繼續招攬彭越人心的一個小手段罷了,畢竟能為一個下屬,親自向王上請求賜婚,在這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這份恩德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還清的。
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