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軍,你這是怎么了?”子嬰趕忙上前關切的問道。
“不當事,先前同鞠武老兒比斗,傷到了筋骨。”王翦緩緩的說道:“真是老了,不中用了!”
“老將軍無事便好,您要是都不中用,讓我等小兒更是何以自比!”子嬰說笑道,王翦無事子嬰便放下心來。
“不知大將軍召我等前來有何示下?”
“吾之傷,雖無大礙然而傷筋動骨數月難以上馬御敵。然戰事緊急不可一日無帥,故望長安君代吾掌軍。”王翦說罷,將調軍虎符從懷中取出遞給子嬰。
軍中諸將除王翦外,李信聲望不足,司馬尚終究是外將,余者更是不堪重托,唯有子嬰不但有破趙之功,而且貴為長安君身份尊崇。
子嬰明白軍情緊急,此時正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時機。沒有推脫便從王翦手中接過調軍虎符堅定地說道:“大將軍盡管安心養傷,子嬰必不負將軍所托!”
薊城以西雖然國土寬廣,然而并無堅城天險可守。而且喪失大部主力的燕王喜和太子丹此時已成驚弓之鳥,往往秦軍兵鋒一至便棄城而逃。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燕王喜和太子丹基本上沒能睡一個安穩覺。
子嬰派司馬尚和李信各帥一萬騎兵,轉戰千里,往往是二人率領殘軍剛入城不多久司馬尚和李信的兵馬便追擊了過來。
直到燕王喜逃到遼東地(今遼東半島附近)依托遼水天險這才堪堪穩住局面。
燕王一跑,遼水以西燕國大大小小的城池自然是無心抵抗,沒費多大氣力變被子嬰盡收囊中。
而此時秦王的詔令也來到了前線。原來王翦在攻破薊城之后在捷報之中便以病為由乞老歸養。
秦王在王命之中同意了王翦的請求,并對其多有褒獎。薊城已下攻燕已經不需要如此多的兵馬,故而秦王命子嬰將兵五萬繼續攻燕,其余軍隊回國修整。
受限于船只數量,王翦離開之后,子嬰命令司馬尚和李信多次以小股騎兵渡過遼水,襲擾遼東城池。
騎兵來區迅速,往往燕軍尚未集結反擊,秦軍便已經返回了遼水西岸。
子嬰此舉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哪怕是退守遼東,燕王喜依然苦不堪擾。
為圖自保,燕王喜一面在遼東之地,大力征發兵員準備負隅頑抗,一面派遣使節繞道塞外,前往代國求援。
如此緊急之刻,也就相鄰的代國能夠在短時間內救援燕國。
然而代國此時的情況并不比燕國好太多,代郡本就是苦寒之地人少地微,這幾年又天災不斷。
公子嘉據代立國之后,雖然苦苦經營,然而此時代國滿打滿算不過有兵兩萬余人,而且軍備也不是很充足。
這點人馬去救援燕國,根本是去給秦軍送軍功而已,萬一惹惱了秦軍回師攻代,那他趙嘉便沒地哭了。
有心無力的趙嘉只得給燕王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從各個角度方面大力盛贊燕國為抗秦大業作出的貢獻,然后話鋒一轉言道無奈小弟國小力微,實在是愛莫能助啊!
當然在回信的最后,也給燕王喜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秦所以急攻燕者,以怨太子丹故也。王能殺丹以謝于秦,秦怒必解,燕之社稷,幸得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