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疑惑的的將書簡接了過來,打開一看里面寫的盡是咸陽及周邊縣城的良田美宅,每一處的詳細位置和方圓都寫得極為詳細,一看便知道書寫這份書簡的人,對這些田宅早就做過一定的功課。
看完王翦遞過的竹簡,趙政內心充滿了疑惑,如此時刻王翦此舉是為何意?不解得看向了王翦。
王翦臉色一紅,低聲繼續說道:“臣請王上將此些宅院,批給臣家。”
王翦這一說,趙政和參與宴飲的其余將領這才明白,王翦的目的是什么。
此時的趙政全部的心思都已經放在了,一雪前恥攻滅楚國之事上,對王翦的要求頗有些哭笑不得,略帶不屑的說道:“伐楚之役,待將軍凱旋之后,寡人與將軍共富貴亦可,何憂于貧,戀此財貨而耳。”
王翦唯唯諾諾的回道:“臣老矣,大王雖以封侯之爵貴臣,然尊爵譬如黔首著錦,徒光耀耳。不如臣之目中,多賜良田美宅,可為子孫基業,世世受大王之恩耳。”
王翦此時哪有秦之大將軍的風范,完完全全是一副為子孫后代謀劃的市井小民的狀態。
就連一眾秦軍將領,此時也用詫異的目光看著王翦,實在有些搞不明白老將王翦為何會借伐楚之機“要挾”秦王索要如此多的田宅。
在座的恐怕也就對這一段歷史心知肚明的子嬰,明白王翦如此做的緣由了。
前世史書所記載不差的話,這僅僅是開始,伐楚的過程中,王翦派來向秦王索要田宅的使者不下五批之多。
此次伐楚,王翦可以說是掌握了整個國家的軍隊,完全具有顛覆現狀的實力,如此情形任怕是哪一個君主恐怕都很難安心。
秦王一開始的否決王翦六十萬軍攻楚的意見,其中也不無這一因素,畢竟這樣一來冒的風險實在是太大。
王翦服侍秦王多年,能夠一步步做到大將軍的位置,除了累累的戰功之外,對秦王性格的揣摩更可以說是極為透徹。
王翦此舉,看似借出征之機趁機索要田宅,很容易給人一種貪戀財貨的印象,實則是借貪財之像安秦王之心。
畢竟君王富有四海,貪戀財物的大臣并不為懼,他怕的是擁兵自重意圖不軌的臣子。
果不其然,趙政聽完王翦的回答,禁不住大笑出聲來,當即便一一應允了王翦的請求。
趙政剛應允了王翦的請求,未曾想子嬰緊接著引卮站起身來言道:“臣亦有一請,望大王應允。”
趙政聽完子嬰的話,不禁再次笑出了聲來。
“長安君,難道汝亦是要向孤求取良田美宅?”
作為早就知曉歷史的子嬰自然是早就有樣學樣做好了打算,然而長安君不愛錢財的名聲,在自己當年救濟趙地災民的時候便已經傳之四海,自己求取田宅的話那就太假了。
而且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若是說出為子孫計一類的話更是不合時宜。
不過子嬰對此也早有思量,當即回到:“臣之所請,并非田宅也。
嬰之封地饒陽,遠之咸陽,且事務繁雜不甚其擾,臣請王上派遣吏員代為照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