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切也被軍帳內的王翦看在眼中,聽在耳里。
“長安君之智,實屬妖孽!”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個少年為什么會有如此的洞察世故。
秦軍短暫的休整之后,便繼續向楚國進軍。
秦軍六十萬大軍撲下,楚國駐守郢陳等地的守軍自然不能抵抗,沒多少時日便重新回到了秦國的疆域之中。
唯一可惜的是秦王恨之入骨的昌平君熊啟,早先一步逃出了郢陳故而此役未能竟其全功。
在攻下了郢陳之后秦軍繼續南下,取平輿地,然后便全部集結在平輿之南構筑防線,作出一副隨時都有可能進攻的態勢。
……
前線戰報傳來,此時的楚都壽春,立時亂作了一團,許多官宦之家當時便顧不上家業,舉家逃離壽春。
平輿距離壽春實在是太近了,一旦秦軍南下能夠稍微阻擋下秦軍的唯有一條淮水而已。
整整六十萬大軍,就像是懸在壽春頭上的一把刀,一旦落下,壽春危矣。
如此近的距離,讓這些人實在是沒有安全感。
楚王負芻,當年便是靠暴力誅殺其弟楚哀王,這才登上的王位,自然也是一果決之君,再加上國內亦有項燕等名臣輔佐。
消息一傳來,便立即在壽春城內派人安撫民眾,并把逃出壽春貴族的田宅全部罰沒。
隨著秦軍的按兵不動,壽春很快便重新平靜了下來,恢復了往日的生活。
然而楚王宮中,楚王負芻面對秦國的大軍壓境卻是急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難安。
“項卿,秦軍突然按兵不動,不知有何陰謀?”得到秦軍在平輿修筑工事的消息之后,楚王負芻焦急不安的向項燕詢問到。
六十萬軍南下,其目的必然不會是同往常一樣小打小鬧,而是打了一戰而滅楚的想法。
若是王翦的六十萬大軍直接撲下來,以壽春以北如今的防御,楚國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然而秦軍卻遲遲沒有南下。
觀之楚國大將項燕,此時沉毅的臉上卻沒有多少的愁容。
擲地有聲的說道:“以項燕之見,秦人此乃陽謀也,欲待我軍匯集全部兵力,一戰而攻滅之。我軍匯集之前,秦人恐怕不會輕易南下。”
項燕,亦楚之名將,王翦這一擺開陣勢,便立即明白了王翦的企圖。
項燕說完,楚王負芻一時間沒有轉過彎來,繼續問道:“此乃何故?”
“楚地甚廣,如不能一戰而滅之,戰事必曠日持久。”項燕繼續說道:“然而此戰我楚國亦別無選擇,如若不集中全國之兵與秦軍決一死戰,秦國蠶食之下雖耗時久矣,然我楚國必亡。
拼死一戰,如若勝之則可反敗為勝,不但楚厄頓解,如我大楚興兵北上,未嘗無一統天下之際。”
當然另一句話項燕沒有明說,兩人也心知肚明,一但戰敗,喪失全部精銳的楚國,也將在極短的時間內覆滅。
然而,作為一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項燕也有著自己的驕傲,自信自己的用兵之能并不弱于王翦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