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乓”的一聲,眾人尋聲望去,正是軍中主帥王翦以手擊打帥案所發。
“吾這就修書咸陽,請王上遣使齊國。”王翦說完這句,盯著子嬰繼續說道:“此即長安君之意,可否與老夫一同致書?”
“固所愿也。”子嬰笑道。
子嬰已經當著所有秦軍將領的面,講這一計策說出,自然不好再推辭王翦的美意。
說完這話,子嬰繼續說道:“大將軍可遣人入楚境,散布流言,或項燕欲擁兵自立或楚王欲削封君之兵,如此說不得楚人自亂陣腳。”
子嬰這話一說完,帳內的諸位將領,全都有些后背生風,為將者最擔憂的是什么?
自然是君王的猜疑,哪怕是如王翦子嬰一般,也是想盡辦法減輕秦王的猜疑。
獨自統領楚國六十萬大軍的項燕,所受的壓力恐怕比子嬰王翦更甚之,楚王負芻哪怕是對他再是信任,也不可能不擔心他在前線的舉動,正所謂三人成虎,流言多了,楚王負芻對項燕的信任不可能沒有動搖。
而楚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封君和部落,最擔心的則是自己的那一點軍隊,會被楚王收編剝奪。這條流言一出更是直接撓到了他們的痛處,這些人更是不會無動于衷,必然會動用自己在國內的影響力向楚王施壓。
子嬰的這條計謀,王翦倒是已經有些習以為常,他和子嬰已經不是第一次共事,對子嬰的謀略了解也比較深刻,向來是一計連著一計,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定然是一棍子打死。
如此連環之計,才像是子嬰的手筆。
當即吩咐到,精選數百聰穎之士,潛入楚國各地散布流言。
此刻,所有的秦軍將領,都已經不再要求與楚軍決戰,長安君的計策一施行,定然能夠以最小的傷亡吃掉這六十多萬楚軍。
軍議到此刻,所有的將領們,基本上都已經統一了意見,王翦正要宣布軍議結束之時,沒曾想子嬰再次出言道:“嬰尚有一議,煩請大將軍應允。”
“長安君但說無妨!”王翦雖然不清楚子嬰又有什么鬼主意,然而總歸不會對秦軍有害。
“吾請大將軍下令,諸位將軍從今日起,輪流作大軍出擊之狀。”子嬰笑著說道。
老將蒙武繼續問道:“長安君這是何意?”
方才剛說了,此時不適宜與楚軍決戰,一轉眼子嬰又要把軍隊拉出去,這一前一后兩個說法立時讓他有點暈乎。
不過王翦聽完倒是若有所思,輕聲問道:“長安君之意難道是疲兵之計?”
“沒錯,楚軍軍糧不足,然而交戰之時總歸要讓士卒們吃飽吧,我軍騷擾若是楚軍嚴陣以待,則可立即退如營中,如若楚軍飯都沒吃飽軍備松懈,則可咬一口再跑。
如此不僅可使楚軍時時處于繃緊狀態,而且可以大大消耗楚軍原本就不甚充足的糧食儲備。
亦可為我軍后期,全軍出擊打好鋪墊,起到出其不意之效。”子嬰平靜地說道。
“吾言出擊,并非出軍攻楚,而是在戰場之外。”見火候也差不多了,子嬰繼續開口道:“此時攻楚,雖勝率頗大,然我軍必損失慘重,得不償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