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王翦命令道。
“咚咚咚咚……”在這楚國的深宮之中,一陣陣悲涼的戰鼓聲音開始游蕩。
“全軍出擊!”王翦舉起長劍,高聲喝道。
雖然楚軍依然剩下五百殘軍,然而所有的人都清楚,王翦命人擂起戰鼓,而且所有的秦軍將士一同發起了進攻,所為的只是一個年邁的老將。
以一軍伐一人。
而與此同時,廉頗也仿佛回到了年少之時馳騁疆場的時刻,一舞長刀,高聲喊道:
“大趙兒郎,隨吾殺陣!”
廉頗身后的五百楚軍,沒有人在意老將軍恍惚間把他們當做了他故國的部下。
雖然廉頗不是楚國人,然而這一個月以來,在這些人的心中廉頗無疑已經樹立了崇高的聲望。
這五百人不顧自己滿身的疲憊,隨著老將軍前進的步伐,猶如飛蛾撲火一般撲向了秦軍。
雖然剩下的楚軍爆發出了極為強悍的戰斗力,然而他們人數實在是太少了,面對源源不斷的秦軍,跟在廉頗身后的楚軍越來越少。
而廉頗雖然依然勇武,揮刀斬殺一連了三名秦軍之后轉而把長刀刺入第四名秦軍的身體。
然而至此時,老將軍的最后一絲氣力仿佛已經用盡,甚至連長刀都沒有力氣拔出。
趁著這個空檔,當下便有十余桿戰戈,一同刺入了廉頗體內。
“好好的大趙,怎么說亡就亡了。”嘴角流著鮮血的廉頗呢喃道。
一代名將廉頗,最終死在了戰場之上。
廉頗一死,楚王寢宮之前剩下的死士也很快被清理干凈。
子嬰和王翦緩緩地走到廉頗尸首跟前。
雖然身死,老將軍卻依然怒目圓睜,仿佛有著偌大的不甘心。
子嬰從身邊的侍衛手中取過一柄長劍,一甩頭割下了自己的一束發絲輕輕地放到廉頗的身上,王翦見狀也同子嬰一般割下自己的一束頭發放在廉頗的尸首上。
此時儒學尚未盛行,還沒有達到后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地步,然自己的頭發卻也不會輕易的割斷。
特殊情況下,頭發也有代指頭顱之意。
“此五百人,尸首焚之拋入大江。將廉頗大將軍秘葬于溫窯靈臺。”王翦起身之后,命令道。
在楚王寢宮之前寧死不降的五百楚軍,子嬰對他們雖然心存欽佩,然而他卻明白王翦的做法確是最為合適的。
正是因為他們寧死不屈,這才不能讓他們留下一絲一毫的殘留。
“秦滅六國,楚最無辜!”這是后世范曾的話語,雖然略有偏頗卻可以看出楚地民眾的心態。
王翦深知楚國民風剽悍,若是不銷毀這五百人的尸首,給楚人留下這么一個緬懷抗秦先烈的由頭,很容易讓當地的民心不穩,甚至一直仇恨秦國都有可能。
至于溫窯靈臺則是趙國歷代先王的王陵所處,廉頗為趙國征戰一生,甚至連死都不忘故國,將他葬在此處,也可見的王翦對廉頗這一員老將的敬重。
而城外的秦軍更不是當年的燕軍可以比擬,統軍大帥乃是同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秦將王翦和三十萬秦軍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