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金陵之后,王翦同子嬰率領軍隊繼續南下,掃蕩楚國江南一帶。
早已經無兵無糧的楚國江南郡縣無不望風而降,這一日子嬰王翦大軍行至了一處山地暫時扎營,準備埋鍋造飯。
扎營不久,便有軍士前來稟報,有一營軍士埋鍋造飯之時,掘得一古碑,士卒不識其字。
聞言王翦子嬰二人大感興趣,當即便起身隨這名軍士前去查看。
不一會便來到了發掘到這古碑的地方。
“見過大將軍,見過長安君。”見王翦和子嬰親至,這一營的校尉立馬迎了過來向二人介紹道:
“方才埋鍋造飯之時,士卒掘得此碑,方始以為碎石,欲出而棄之,然發出之后乃知竟是為碑。
上為文十二字,觀之古意盎然,皆不能斷之,故而上稟。”
這校尉介紹完,子嬰更是心癢難耐。
要知道此時可不是后世,古碑古墓的每個地方都有。這時候能夠稱之為古的至少也得春秋或者戰國初年了。
“前方引路!”子嬰心急的命令道。
這校尉立馬便帶著子嬰和王翦二人來到了挖出的石碑處。
看樣子知道二人要過來,士卒們已經用清水將石碑清洗了干凈,清晰地露出了上面雕刻的十二個大字。
王翦一看當時眼睛便有些發直,并不是石碑的內容多么的驚人,而是他也不認識這十二個字究竟寫的是什么。
軍士們因為不認識上面的內容,這才稟報的自己,自己也大張旗鼓的過來了,當著這么多雙飽含景仰之情的秦軍將士,說出自己也不認識的話語,多少有些難堪。
“長安君,可知碑上所書何字?”王翦隨意問道。
雖然詢問子嬰,然而王翦卻對子嬰能認識這十二個字跟本沒抱任何希望,只不過禮貌性的隨口問一句罷了。
自己也可以說是出身世家大族,所學頗雜,長安君羈旅趙國之時聽聞連一名有名氣的老師都沒有,只不過是智慧過人罷了,自己都不認識這個從小沒有收到過“正規教育”的長安君肯定也不認識。
子嬰緩緩地蹲下,撫摸著這十二個大字緩緩的說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
“長安君識的此字?”王翦瞪大了雙眼問道,子嬰這一讀出碑上的文字,可是讓王翦大吃一驚。
“略有所識。”子嬰點了點頭輕聲說道:“此為周朝文字,平王東遷之后,禮樂崩壞各國于字多有簡省,士卒們不認得也是情所應當。”
要知道,子嬰所學可比王翦龐雜多了,昔年上代巨子蓋聶可是學究天人之輩,莫說這先周文字,就是之文也是通熟于胸。
而曾經跟隨蓋聶學藝數載的子嬰,更是把蓋聶的一身所學,學了個七七八八,到最后就連蓋聶都對領悟能力驚人的子嬰感到教無可教。
區區幾個先周文字,子嬰自然是略微一看,便認了出來。
箭在當空,便已經被項燕發現,倉促之下項燕也顧不得君臣之禮,猛地一躍撲向了楚王熊啟,欲將其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