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后世人除了撲滅一些可能的隱患之外,子嬰一直還是覺得只稱呼姓比較順口,嬴政的知名度在后世也遠遠高于趙政。
“我大秦獎勵耕戰,諸多奴隸已為黔首,然而夷賤之人僅有名而無姓,臣請陛下將六國王室之氏舍趙之外賜之以為姓。”緊接著子嬰繼續說道。
始皇聽完,先是一愣,而后忍不住笑意的說道:“鎮國王憐憫蒼生,此議甚佳。”
而殿上的群臣的表情也是五花八門,看向子嬰的眼光也是有些難以置信。
實在是子嬰這一招實在是太損了,廢黜“氏”號,難免有些遺老遺少,對自己的氏仍然抱著不放,或者說為了記住亡國之恥,直接放棄自己的姓而以氏為姓都有可能。
而子嬰的這一陰招,則把這一可能也堵上了。
把他們尊貴無比的“氏”號贈給剛剛獲得平民身份,連姓都沒有的奴隸們,任是這些人心再寬,恐怕也不會去選擇和那些原來的奴隸一個姓。
如真是這樣,若干代之后,若是萬一有個大的變故,忘了自己的由來,按照姓上推上去,說不定會以為是奴隸的后人。
也就趙氏因為是秦國秦王室自己的氏的原因免于一難……畢竟哪怕不用了也不能糟蹋……
到了這里已經接近中午,一上午的時間雖然不長,然而這一上午發生的事,在歷史上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稱皇帝、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立郡縣、廢氏稱姓……等等每一項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
朝會結束后,不多久朝堂上商定的諸多事項便被有司一件件的分解安排了下去,于此同時子嬰受封為鎮國王的消息也隨之傳遍天下。
子嬰府邸長安君府的匾額也被摘了下來換上了威風八面的鎮國王府的招牌。
始皇帝的態度是人都看得出來,并沒有半點意思封子弟為王,而且郡縣制設立之后,后世子孫恐怕也沒有任何的封王希望,子嬰這個有名無實的鎮國王,恐怕有可能是大秦后無來者的唯一一個王爵了。
子嬰受封王爵,長安君府中自然是歡騰一片,一眾軍中將領同子嬰在饒陽時的一些老下屬,也紛紛到過府相賀。
秦王的一眾公子,對子嬰的爵位雖然是羨慕嫉妒的流口水,然而有了將閭的前車之鑒,卻也沒有任何人敢于對子嬰有所動作。
至少從表面上看去始皇對子嬰的重視遠遠高于對他們這一些公子們。
在朝堂上始皇賦予了子嬰開府之權,按照慣例鎮國王府可以自設王府丞、王府長史、參軍、主簿等職位。
王府丞秩比千石、長史八百石、參軍及主簿享六百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