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子嬰倒是沒有多少奇怪,從前一陣發現趙高暗中蓄養了一批浪蕩子的時候,子嬰便已經猜到了這些人的用處。.
哪怕嬴政身為皇帝,殺人自然也需要理由,若是沒有一點緣由的便將朝中大臣賜死,定然會引得人心惶惶。
而趙高培養的這批人應該做的就是把皇帝看著不爽的一些人暗中除掉,只不過子嬰想不到的是趙高干的這么不利索,安排的人第一次動手就出了這么大的紕漏。
這事要是讓子嬰來處理,有無數的方法讓人死的神不知鬼不覺。
無論如何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必然有個收場的人,武將出身就認死理的蒙恬看來是不行了。
于是乎在府中“養老”的子嬰突然間就收到了始皇嬴政的詔令。
“著令鎮國王子嬰與大夫蒙毅重新審理趙高一案。”
子嬰和蒙毅都是嬴政極為信任之人,在他看來二人應該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妥善的處理這件事。
然而一接到王令,子嬰卻是一陣陣的頭疼。
趙高這事干的太不專業留下的痕跡太多,而且在蒙恬的審問之下,也早就已經承認了自己的罪行,要想為他脫罪談何容易。
而且發生了這件事之后,子嬰細細一想史上好像這事也確實發生過,只不過當年始皇帝是把這件事全權交給了蒙毅處理,而蒙毅沒有理會始皇帝的暗示秉公辦案把趙高判處死刑。
只不過后來被始皇帝赦免,這才有了后來翻云覆雨的趙高。
結合前世的記憶一對比,很容易便可以猜出嬴政的想法,希望自己的二人為趙高脫罪,畢竟趙高是為始皇辦事才導致的囹圄之災。
然而子嬰卻知道蒙武這兩個兒子,都是什么脾氣,認準了死理絕對摻不得一粒沙子,若是沒有始皇帝的直接命令,恐怕仍然會直接判處趙高死刑。
自己若是執意為趙高脫罪,定然會被蒙氏兄弟劃入奸邪一輩,雖然自己也一直想除掉趙高這個后世的不穩定因子,然而現在趙高圣眷正隆實在不是什么好機會。
沒曾想自己老老實實的在府里呆著竟然也會碰上這樣里外得罪人的倒霉事。
不過相較于始皇的意愿,子嬰更怕背負千古罵名,而且從前世的記憶中來看,蒙毅秉公執法判處死刑并沒有得罪始皇帝,反而因為兄弟二人的“忠信”之舉,頗受始皇信賴。
只不過因為這一件事卻為小人趙高所嫉恨,始皇在世趙高不敢對蒙氏兄弟做些什么,等到始皇一死便被趙高慫恿秦二世將二人賜死。
始皇在時趙高都不敢向蒙氏兄弟下手,自然不會有膽量招惹自己,等始皇之后他能不能像前世那樣執掌干坤還是兩說,子嬰自然不懼。
……
重審之日,在趙高希冀的目光中,子嬰和蒙毅再一次把趙高判為死刑,和史上一樣行刑之前被始皇特旨赦免,受到的懲罰只不過是革去一切職務而已。
這一次認識瞎子也看得出來,始皇已經下定決心要保住趙高,而且趙高的動作八成和始皇帝有所牽連。
只不過都是看破不說破而已。
而蒙毅子嬰能夠頂著壓力秉公執法,自然為二人又攬下了不少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