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死之藥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哪怕沒有葬身魚腹,也不過是滿足了徐市這奸人的一己之私而已!子嬰此舉不為君王只為蒼生。”
面對始皇帝的質問,子嬰不漏膽怯的應對到。
“好…好…好一個不為君王只為蒼生!”始皇帝聽完不怒反笑:
“聽聞汝在民間有‘賢君’之稱,朕之前敕封你為鎮國王看來是是多此一舉了。”
“著令,廢黜嬴子嬰鎮國王之爵復為長安君,自此常伴君側不得詔令不得私相交往。”
若是別人膽敢行刺徐市恐怕有幾顆腦袋也不夠砍的。
始皇帝對子嬰的處理已經可算作是極為的寬容。
只不過是重新做回了原先的長安君。
對子嬰影響最大的便是常伴君側這一條了,子嬰知道一統天下后始皇帝的后半生基本上在全國巡游中度過,這也意味著子嬰得陪著始皇帝四處溜達。
至于像先前那樣無拘無束的日子則一去不復返了。
當看到刺殺自己的是堂堂鎮國王之后,徐市便已經知道想要將這刺客誅殺沒有多大希望了。
既然敢來忽悠始皇帝,徐市對秦國的上上下下做的功課不可謂不深,這個鎮國王的赫赫軍功和在軍方的巨大能量他可是知之甚詳。
若是始皇帝沒有殺他的心,單憑這個還不足以置之于死地,畢竟子嬰刺殺的是他徐市不是嬴政。
子嬰對大秦的忠心是誰都清楚地。
……次日一早看到子嬰留信的司馬菁菁三女帶著蕭何曹參二人便急匆匆的趕了回來。
司馬菁菁三女對子嬰感情深厚,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不足為奇,至于蕭何和曹參二人能夠在子嬰生死不明的情況下,不顧自身生死一同回來這就讓子嬰有些另眼相看了。
從這一方面也看得出來,秦漢之際雖然禮崩樂壞然而此時的人們對于誓言還是極為看重的。
其實蕭何和曹參并不是沒有遲疑過,之所以二人下定決心回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們知道子嬰此舉不是為了自己,為的是那茅草屋里的三千童男童女。
為的是三千戶和他們一樣的平民百姓。
作為一個王爺都能夠不懼生死為了平民百姓行此險事,有這樣的主君,他們二人又何惜此命。
在明白了子嬰的作為之后,如果之前二人追隨子嬰更多的是為了今后的發展,能否飛黃騰達,現在則只是因為子嬰的作為,子嬰的胸襟。
不過好在,事情并沒有向著最悲觀的方向發展,雖然子嬰被削了一級爵位,而且可以說是沒了人身自由,但是至少保住了性命不是。
故而幾人一回來,并沒有收到過多的詰難,便回到了此刻已經被大軍層層圍住的住所。
在徐市出海之前,見識了子嬰強悍武藝的嬴政自然是得保證子嬰沒有機會第二次行刺徐市。
與此同時徐市的住處更是被保護的不亞于始皇帝自己,就連四個貼身侍衛都分出了兩個去保護徐市。
由此也可以見得始皇帝對長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