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睢這個人在統一戰爭中名聲不顯,然而近一段時間以來,確是在秦國朝堂上聲名鵲起,可以說是秦國軍方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楚國地域內有著許多的部族存在,這些部族對楚國朝廷可以說是一向聽調不聽宣,楚王對他們的掌控力一直不強。
楚國被秦國所攻滅之后,這些部族自然順帶著臣服了秦國。
然而強秦可不比楚國,這些部族也沒有資格像東越那樣便宜行事,在秦律的約束下原先過慣了逍遙日子的部落,一時間自然是難以忍受。
既然忍受不了,本來就桀驁不馴的一眾部族去年在數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的串聯下,合力發動了反抗秦國的“暴政”的叛亂。
由于這些部族本土作戰,秦國對剛剛攻下的楚地的掌控也沒有那么嚴密,而秦國大軍也剛剛返回咸陽修整。
戰爭一開始部族聯軍可謂是勢如破竹,打的秦國郡兵十分凄慘。
當時的屠睢,不過是長沙郡尉而已,桂陽一戰在郡守避戰而走的情況下以千余郡兵硬抗三千部族聯軍,并大獲全勝。
而后因功被封為校尉,在秦朝大軍趕到之后率領五萬秦軍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屠空十數部落,在楚地甚至有“血屠”之稱,他的名字甚至可以止小兒夜啼。
不過也正是因為其殺戮過重,在叛亂平定后為了安撫楚地,屠睢遭到了始皇帝的斥責,現在正賦閑在家。
不過眾人不知道的是,屠睢賦閑之后并不甘心就此沉淪,而是積極地在咸陽活動起來,以期再獲重用。
而屠睢活動的重點便是始皇帝的心腹宦官——趙高。
為了取信于趙高,屠睢不但把自己的大部家產贈與了趙高,而且不顧自己年齡僅比趙高小七八歲的情況,私下里直接認趙高為義父。
錢也收了,干兒子也認了,趙高自然得尋機會為自己這個干兒子謀劃一下。
而且身為宦官的趙高,也迫切的希望能夠在軍方扶植起自己的勢力。
“屠睢。”嬴政自言自語的重復了兩聲。
趙高這一提,始皇帝也是想起了這員被自己冷藏了快一年的“猛將”。
說起來楚國那些小部族和南越百族上推個幾百年說不定還有些血緣關系,甚至原本就是同出一族。
只不過后來隨著楚國的慢慢擴張和對長江流域的開發,這些居住的比較靠北一點部族,展露在了楚國的面前,并被迫臣服于楚國。
這屠睢,對付楚國的這些部落如此的干凈利落,對付南越百族也定然不在話下。
而且楚國的這些部落,再怎么說也算是臣服了秦國的大秦子民,不太適宜大規模屠戮。
而嶺南這些南越蠻夷,則完全沒有這些顧慮。
……
次日一早,始皇帝再次召集了隨行的一眾官員行宮內覲見。
憋了一晚上的大佬們,早就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在今日的朝議上“說服”始皇帝,啟用自己所推薦的人選。
然而這一想法終究是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