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張良也確實有行刺始皇帝的動機。
“這幫暴民!”聽到張良乃是六國遺民,嬴政狠狠的握緊了拳頭怒聲道:“終有一天,朕要將這等逆賊屠盡!”。
顯然張良的刺殺讓始皇帝動了真火,他自認為天下一統以來自己的功績已經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堪稱萬古一帝。
現在應該是到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
然而自從天下一統,那些仍然想念故國的六國遺民們便潛伏在了民間,也說不準誰便是某一國的死忠,總不能把人全部殺干凈。
而這一次,始皇帝完全可以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道,若是沒有子嬰的提前的計謀,聯合趙高讓他換車,若是沒有子嬰在受傷后依然將他從馬車上救下。
說不準這一次,真的會讓這幫人刺殺得逞。
這一次嬴政是動了真怒。
“先前聽汝所言,爾等行刺的對象是皇帝和長安君?”發問的還是剛剛解釋完的李斯。
這一點子嬰也是很好奇,這次行刺和自己記憶中的明顯有些不同,這第二把鐵錐很顯然不是沖著始皇帝去的。
剛才聽著這刺客所言,這本來便是對著自己來的。
“殺嬴政是為了讓天下大亂,好趁機復國。殺長安君的緣由也聽張先生提過,因為有他在哪怕殺死嬴政恐怕很難覆滅秦國,甚至有可能讓他重新把六國滅了。”
對此這刺客倒也沒隱瞞,雖然他智商大條,然而一些緣由他倒是聽張良提起過。
聽到刺客的回答,朝上眾臣不由的紛紛把眼光看向了子嬰的方向,就連嬴政本人都不由的多看了子嬰幾眼。
他們實在沒有想到在這些六國遺民的眼中,長安君對他們的震懾竟然如此之強。
沒有選擇刺殺秦國大將,也沒有行刺始皇的諸位公子,而是去刺殺一名當時被冷藏的封君。
不過想想也是,秦國當年平定六國的大將就那幾個。
其中最為顯赫的便是王翦和子嬰。
不過王翦垂垂老矣,不用管也活不了幾年。
第二梯隊的楊端和、蒙武等人的情況和王翦也差不多,都年事已高。
而新生代的將領如王賁、李信、彭越則多數都曾經在子嬰麾下聽命,甚至原本就是子嬰的家臣出身。
而且子嬰的行事手法可不是王翦可以比較的。
不管是火燒薊城還是水淹大梁,造成的傷亡可不是一點半點,雖然許多的功勞被子嬰讓給了別人,然而世上沒沒有不透風的墻,究竟是誰干的這些人還是知道的。
雖然子嬰在民間有“賢君”之稱,聲望極高,然而在這些六國遺民眼中,卻跟惡魔無異。
最最關鍵的一點,讓六國遺民們不能忽視的是,如今的子嬰剛剛二十歲出頭!
實在是太年輕了,若是他不死,恐怕現在潛伏民間的原先六國高官顯貴,沒一個能夠熬得過他。
看子嬰在六國戰爭中的表現,有他在想要復國實在是千難萬難。
故而張良毫不遲疑的把子嬰列為了兩個必殺對象之一。
什么樣的贊譽最為寶貴,自然是敵人的。
現在看六國遺民們如此的忌憚長安君,殿內的一眾文武,特別是趙高,看子嬰的眼神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