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子嬰突然想起了最先喊出這句話的陳勝和吳廣兩位。
這兩位如今應該只不過是平頭巴交普通百姓,要不要提前把隱患排除。
不過想了想子嬰還是強忍著放棄了這個十分誘人的想法。
若是秦政如此延續下去,陳勝吳廣不造反也定然會有張勝李廣的去揭竿而起。
這是根本無法避免的。
從本源上說,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不過是為求生罷了,根源還是秦帝國自己造成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二人的舉動可謂驚天之舉,然而兩人的智謀、勇力實在是乏善可陳。
不過是一幫武裝起來的普通百姓罷了,沒用秦國的正規軍被章邯率領的一幫役夫、囚徒便滅了個干凈。
不過是起了個帶頭作用罷了。
若是提前把這兩個人處理了,換成劉邦項梁那樣的狠人第一個振臂一揮,那平定的難度可就幾何基數增長了。
要知道那種情況下第一個振臂一揮的,定然會八方云集的積累最多的力量。
想了想還是留著這兩個人吧……
……
走著走著子嬰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不斷地東問西問。
雖然秋風漸起,天氣已經慢慢轉涼,然而安的脊背上仍然除了一陣的冷汗。
實在是子嬰各個方面問的太詳細了,從物資價格問到土方構建,哪怕是役夫的生活都要問個一清二楚。
若不是自己剛才叫上了具體主持修建的幾個大匠一起陪同,自己這會還真是無法應對。
最讓安不可思議的是,在一些土木修建機關構成上子嬰甚至能夠和自己手下最精通的此術的大匠進行討論。
——最終的結果竟然是手下大匠俯首認輸。
看得出來自己手下這個原本心高氣傲的大匠,是敗得心服口服。
這讓安對子嬰的敬畏不由得又加深了幾分。
更是沒有膽量去糊弄子嬰。
走著走著,大半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子嬰對整個始皇帝陵的情況也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誰曾想在現今生產力條件下區區一個帝陵的規模竟然能夠如此的巨大。
然而就在子嬰準備結束今天的行程,準備回返的時候,在監工的督促下忙忙碌碌運送石方的人群中,子嬰卻注意到令他十分奇怪的一幕。
在運送的人群之中竟然有一個看上去不過八九歲的孩子。
因為力氣小的原因,監工的鞭子沒少向他的身上招呼,然而這孩子被鞭打之后卻只是一句痛呼都沒有喊出,只是用仇恨的目光看了看秦國的監工。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