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第三點就讓嬴政有些不解了。
戰車秦國不是沒有,可是早已經用的不多,在一統六國的戰爭中戰車也沒有多少顯露的攻擊。
最多的是配合步兵、騎兵作為進攻的補充而已。
機動性不強的戰車早已經在戰場上邊緣化。
然而子嬰確是知道,以秦軍此時的軍力對付匈奴非戰車不可。
雖然秦軍也有騎兵然而亦是數量是僅有兩萬余,二是在素質上也很難與以馬背為家的匈奴人相比。
若是步兵在茫茫草原上與匈奴人遇上,沒有戰車阻攔匈奴的戰馬,一個沖鋒恐怕就會七零八散。
雖然不明白子嬰為何提此要求必須要帶戰車,不過嬴政明白自己的長處不在于軍事,對于出征將領的要求他能滿足的一直是盡量滿足。
“允之!”始皇帝回應道:“著令長安君為主帥,蒙恬為副帥,統步卒五萬,騎兵兩萬,車兵三萬,即日北擊匈奴!”
……
嬴政的性格一向是容不得拖沓,等治粟內史備齊北征的糧草,恐怕就是子嬰的出征之日了。
長安君府中,司馬菁菁等三女忙忙碌碌的為子嬰收拾這出征的衣物和一些常備物品。
雖貴為君婦,然而在這一刻她們和尋常人家送自己丈夫上戰場的婦人別無二致。
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此刻子嬰更是體會了這句話的威力,三人湊在一起半上午的時間已經給子嬰收拾了整整七口大箱子。
恨不得把子嬰平日里用過的東西全給子嬰裝上。
“我聽聞匈奴人飲人血,是人肉,君上萬萬小心……”
“這口箱子里裝的是兩件狐裘,塞上風寒君上一定不要忘記……”
“打完匈奴一定要早早回返……”
……
“匈奴,其祖先為夏后氏之后裔,先為北戎小族,近百年方興之大矣。
后三晉以北林胡、婁煩二大族為匈奴所破,歷匈奴單于屢屢南侵中原地,攻城滅地擄掠糧草,女子則擄之為奴,男丁則就地屠戮。
先趙武靈王以胡服騎射壯趙之軍力,北御諸戎;后趙將李牧于北地三郡與之決戰,一舉展滅匈奴十萬眾,后十年匈奴北遁塞北,不敢踏足中原。
趙國歸降,匈奴趁我大秦無暇北顧之際,重回河套攻占云中,如今已南渡大河占領整個河南地。
據我大秦密探前報,如今草原匈奴單于為頭曼單于,麾下有控弦之士二十余萬。”
簡要介紹完匈奴人的歷史和勢力,李斯頓了頓繼續說道:“北地蠻人,寡恩而毫無廉恥。
其人青壯著衣溫暖而食肥美,年老者僅得食余充饑,父死以母為妻,兄死弟妻兄嫂。
此毫無仁義廉恥之族,實不應存于世。”
雖然在座的朝中大臣都知道匈奴的存在,然而在如今這個信息流通極為閉塞的時代,這些人對匈奴的風俗實在知之甚少。
李斯一解釋,立時刷新了這幫大臣的三觀。
竟然還有這么玩的,父親死了竟然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放過,如此毫無禮儀道德之人與禽獸何異。
雖然大秦崇尚法度,然而八百年周禮的影響在國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一聽竟然有如此禽獸之國,頓時朝堂上更是喊打一片,就像李斯最后總結的“此毫無仁義廉恥之族,實不應存于世。”
統一了思想接下來便是誰去打怎么打的問題。
不同于秦之后的漢代,大秦如今的田賦可以說是可以說極為的繁重,不僅需要繳納高額的田賦,而且還需要繳納人頭稅等各項稅負。
等各項稅收繳納完畢,哪怕是豐年留下的也僅僅能夠飽腹而已。
若是遇上荒年,則需要求田野里尋一些野菜野果補充進食物里。
如此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國家籌集其大量的糧草,支撐著大秦這個戰爭機器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天下一統之后,秦朝百姓的日子并沒有好過多少,而是依然承受著繁重的負擔,供養著整個大秦的貴族階級和南征百越的數十萬大軍。
若是兩面用兵,恐怕百姓的負擔將更加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