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事情已經很明朗了,秦王要修渠,巨子叫人來,既然兩個人統一了,那目的肯定也統一了。
“秦軍雖眾,然而善于水工者了了無幾,我正是要借助墨門的機關、工程之術相助早日開通此渠!”子嬰鄭重的說道:“四十萬大軍你可隨意支使,墨門一眾也歸你統領,半年之內必須要把此渠挖成!”
“史逯領命!”
……
消除誤會的史逯,當下便劍一的帶領下,見到了其余的墨門精英,當天下午便帶著一幫善于此術的工匠在劍一的保護下,再次去了筑渠之地詳細探查。
等子嬰再次見到史逯,已經是一周之后,此時的史逯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樣,頂著個厚重的黑眼圈,一身衣裳也被山間的荊棘劃的有些破破爛爛的。
看到子嬰史逯從懷里取出一卷竹簡,在桌案上攤開向著子嬰說道:“巨子,幸不辱命,這是這幾天我等探查的開渠的最佳方案。”
聽到史逯這話,子嬰立馬湊上了前去,仔細觀看了起來。
話說史逯的繪畫功底也著實不賴,若是不當水利工程師,轉行藝術行業的話,說不定也能有一番成就。
從史逯的畫上,便已經可以看出日后此渠若是修成的樣子,所有的走向都一清二楚。
仔細看了一番,子嬰突然間發問道:“為何筑渠,要筑成彎彎曲曲如此形狀,是因為地下巖石的緣故嗎?”
雖然子嬰對水利了解不多,然而看史逯所繪制的示意圖上,開鑿之渠被設計的彎彎繞繞在這個不大的山谷中饒了幾個圈子才溝通了兩條河流。
“巨子有所不知,我等細細查探了一番,漓水水位要高于湘水許多,而我軍運糧需由湘入漓逆水行舟,所以吾故意延長了水渠的長度,如此一來水流趨緩方可堪用。”史逯解釋道。
史逯一說,子嬰也明白了過來,原來這些玩彎彎繞繞是故意設計的,就像現在的盤山公路一樣,通過拉伸長度來減緩坡度。
然而回想自己后世游賞的靈渠,好像也沒有這么多彎彎繞繞。
絞盡腦汁在自己腦海中搜索一番,子嬰突然想起了后世靈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說到底,采用的方案非常類似于現在的船閘,在落差較大或者水流較為湍急的地方,在渠的兩岸修筑對應的墩臺是為陡門,墩臺上有凹槽,用粗壯的木材做成與陡門長寬相同的框架,在框架的中間交叉排滿木材竹竿作為支撐,最后在蒙上一層竹席,至此一個原始的水閘便制成了。
因為靈渠的寬度較窄,陡門所選取的地方寬度不過四至七米左右,使的這一方案成為可能,雖然這一原始“水閘”不能完全截住水流,但是兩個水閘之間通過控制入水量和出水量,讓水位在一定程度上上升還是能夠做到的。
如此一來,靈渠的長度便可以大大縮短,工程量隨之也就降了下來。
按照歷史的正常途徑,這一構造在唐代的時候才第一次出現在靈渠之上,不過因為子嬰的存在,陡門這一構造注定要提前數百年出世了。
“你有何事稟告于吾。”子嬰語氣平靜的問道。